webnovel

第十三章 兄弟之交锋

宫桓也清楚,这是太学众学子的婉拒。“不过,没关系。自己所谋之人都已不在此列,众学子的留或不留宿太学之举,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宫桓听着一些大臣毕恭毕敬的回禀,还有一些大臣附和的提议,便开口道:“既然是太学众学子之声,也是合理之言。那……太学学子留宿宫中的提议便就此罢住吧。”

  “但,太学办学之宗旨不可忘却松懈呐。望学子们于太学里学有所获,将来于燕图国也能有所效。”

  “臣等代太学众学子谢皇上的体恤。想必,学子们都是心怀太学求学之心,以求报效燕图为目标的。”一些就昨日留宿太学提议而考察了众太学学子之愿的大臣拱手向宫桓说道着。

  “众爱卿辛苦了,学子们有求学而报效国家之志,此乃燕图国之幸啊!”宫桓说。

  宫桓关于太学留宿学子的提议,就此落下了帷幕。

  其实,宫桓心底也是松了一口气的。“要是,这提议被众学子赞成,而自己所谋的宫越却不在其中,那会是个揪心的决策。估计自己每每听到被别人提起‘太学’两字都是一种煎熬吧。”宫桓暗暗地想了一下。

  早朝的议政殿里,众臣很快就把被两度提及的太学留宿之事抛之脑后,而投入到别的政事商讨中。

  宫周看着自己的皇兄宫桓看不出别的表情的样子,他不禁在心底想,“皇兄自己添的堵没添上,估计心底里是大为高兴的,谋阿越的步伐也轻便不少呀。”

  确实,宫桓此刻的心思不太在早朝上。他大略听着众大臣按部老道的政事论断,也不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是偶尔有所认同般点一下头。

  他神思有些飘远,在想着,“怎样见阿越那个小子?自己昨天才和皇弟一起去的母后宫殿,今天又同去的话估计会被猜疑了。单独宣见,那就更是不言而喻。不单独见,这样的话题也不能在大众前提前。成不成是一回事,被听者也会不知所措呐。”

  正在不停地想着法子顺利隐秘地见自己侄儿的宫桓忽然听到,“说到太学,不知太学里学子的学业进展的如何呐?”

  宫桓聚神看时,是他的皇弟宫周在问,他仿佛是出于好奇。

  太学监学许大人许选便说:“太学最近的学风很好,学子们的学业总体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特别出现了不少被太学先生都认同、进步很大、潜力也巨大的学子。”

  “特别是大皇子,能力有很大的进步,治世之学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当然二皇子、三皇子,秦相家的秦轩,李太卿家的李亦廷,黄城守家的黄欢安等也都很优秀。”

  一众大臣听着许大人的禀说,都不由的点头赞赏。“太学历来重视学子的学术与学政的培养。太学先生的教授功不可没,当然更重要的是学子自身的努力。”

  “看样子,皇兄可以欣慰喏。大皇子在太学中的表现,大有皇兄少年时的风范。这是皇兄之欣,也是咱燕图的欣呐。”宫周不由的笑道。

  “是啊,是啊。”众大臣也附和着。

  “这个宫周,不会已经知道自己的谋算了吧。”宫桓看着朝堂中与一众大臣同笑着的宫周,猜想着。

  宫桓自认谋划得隐秘,没露出让人能猜到自己举动的行为。“不过,自己这个皇弟,从小就善于从细微处洞察到深处。”

  宫周回想了一下,自己最近与宫周的举动,“昨天自己看似不经意地提阿越,母后宫殿里自己好像在听到,阿越今天进宫向他皇祖母请安时有一瞬间的喜悦,再加上提的太学留宿之事。”

  “由此看来,也就这三件不相关的事情罢了。他居然有所感,还让众大臣拿着大皇子之事向自己暗自表态。”

  “哼,我可不是这么好糊弄的。这个皇弟之前就向父皇表态不愿成为太子,现在又暗地里为阿越表同样之态。”

  宫桓心里想着,“既然你已猜到,我也就不跟你七拐八拐的暗地里谋划了。”

  刚还在为找借口去见宫越的宫桓,此刻就不再纠结了。他打定主意,“下朝后就直接过去母后宫殿里见自己谋划的阿越。”

  看着脸色晦暗不定地变换着,最后越发神态坚定的皇兄,宫周不由的提高了警惕。“看样子,自己婉转的表态与劝说,没能改变他对自己儿子阿越的谋划喏。”

  “也好,要是这么轻易就放弃,就不像皇兄的性子了。估计他放弃得也不甘心。”宫周独自想着。

  朝事在众大臣的商议下都有了决议。于是,早朝就便如常般结束了。众大臣在宫桓宣布散朝之后便纷纷告退,相拥往宫外走出去。

  宫周还没来得及抬步往殿外走,就听到了宫桓的声音,“皇弟稍等,我与你一同去母后那。”

  宫桓直接说,宫周原地等候,笑道:“好啊。”

  两人同步往殿外走出去,边走,宫桓边说:“皇弟啊,我看你家阿越文治武学都大有开国之君的风范啊。咱燕图由这样一位皇君来领导会更好吧?你怎么看?”

  听着宫桓的直白明说,宫周有一瞬的震惊,“自己的皇兄是在向自己展示,他对阿越明目的谋啊”。

  于是他便道:“皇兄说笑了,阿越的才能只是小孩子之才罢了,可不敢与开国之君相比”。

  宫周停了一下接着说:“燕图在皇兄的治理之下,形势大好,国家稳定,百姓富足。燕图有像皇兄这样英明的皇君领导,相信会越来越好的。阿越可比不得皇兄这样的治理之能呐。”

  “哼,就知道你会这样推脱。不过,没关系。皇兄我可是在谋阿越,旁人的见解或意愿都不及他本人的意愿来得重要。”

  “虽然知道,你可能会不愿意自己的儿子成为这燕图之君。但,可不妨碍我这皇帝对继承人的挑选。要知道,咱燕图皇室中挑选后继掌权者,可是有任贤为先的好传统。”

  “我现在是在行使这一权利。再说了,燕图江山的治理,是咱每一位皇室中人都应有之责。”宫桓与宫周摆说着皇室宫家的种种家规等。

  “皇兄说的是,每任掌权者都有这样挑选后继人的权利。可,宫家先祖的遗志里也说了,不可勉强不愿成为被挑选者的人成为燕图江山的掌权者。”宫周也不辩驳宫桓所说的权利,他只是把权利后面说到的半截,给它补全着。

  “是有这么一说,皇兄我也没忘记。不过,我现在挑选的可不是你,你没有权利替阿越推却,或替他推却的权利不是那么大。”宫桓平静地道。

  “嗯,皇兄说的是。不过,都说知子莫若父,我这样说也是很有理由的。至于,皇兄要不要接受,那是皇兄的自由。”宫周也平静地回说着。

  “我知道,但阿越我是要亲自问的,最好能争他自愿的接受。皇弟不打算助皇兄一把,而让皇兄错失一个好继承人?”宫桓忽然反问着宫周。

  “皇兄见谅啊。不是我不帮,只是阿越他确实不合适。就如当初,很多大臣和皇兄你,看好我成为太子一样。皇兄也如那时的大臣般,被现象蒙遮吧了。”

  “我那时自认为,不是合适的太子人选。也幸亏父皇眼力够,看出我这不适合当太子的本质。”宫周笑道。

  宫桓回想当初,“自己的想法,的确如那时的众大臣一样,认为那时的宫周是最合适当太子的人选。至于后来父皇选了自己,确实让自己和众人意外。”

  “后来,自己也曾经问父皇选择自己的因。父皇只是淡淡地说,‘这天下态势之治不适合宫周那样的性子。’父皇接着问自己,‘现在你不愿意成为太子吗’自己当时摇了一下头说,‘不是。’”那一幕在此刻闪过宫桓的脑海。

  “自己成为皇上后,治理国家之时,也体会到父皇当时说的天下态势之治,也看透父皇说的宫周的本质。”

  “只是,现在看着阿越大有开国之君风范的样子,心中便不由的痒痒的,想要把阿越选为自己之后的燕图江山治理者。”

  “可能,阿越的性子真如其父宫周所言。只是他现在还小,如果把他打磨一番,会不会更适合呢?”宫桓不太确定地想着。

  宫道上,一明黄一银白,一壮实威严,一挺拔俊逸,两个身影几乎并肩、静静地走着。两道身影后面远远跟着袁海泉与三个宫人。

  袁海泉看着前面的背影,感觉到,“明黄的身影明显有一丝不太信步的样子,仿佛受到打击一样。”

  确实,宫桓内心是受到了打击,特别是来自身的。他现在有些犹豫,“到底要怎样问阿越,阿越怎样的回答才是自己满意的?”

  宫周看了一眼在沉思中步调略显缓慢两分的皇兄,便也不打扰他的思绪,而调整自己的步伐默默配合着他的,一同走向寿康宫福绵殿。

  直到蓝底黑漆的“福绵殿”三字映进眼底,宫桓才收回自己的思绪。他在宫人的行礼问候中,应答着走进殿门。

  太后欢欣爽朗的笑声传进两人的耳朵,他们两人的表情便不由的被这笑声感染着。随即,他们脸上绽放开同样喜悦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