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苏家屯的变迁

《苏家屯的变迁》,70万字左右。 60年代初,山村苏家屯,出身卑微,人单势薄的苏老二,与队长的千金康素贞同年同月同日生,在推荐上高中的时代,他没有资格上高中,而上了高中的康素贞却因对苏老二的暗恋中途辍学。两人恋爱的过程,极具凄美,终因“改革开放”的春风,怒放了两人爱情的花朵。 在“改革开放”年代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中,作品用事实证明了农村宗族势力的野蛮和强大,同时也证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变命运中的强大动力。 作品通过康苏两家不同社会背景所产生的矛盾,从苏家屯风物的变迁等,反映了那个年代各色人等的处世哲学,以及“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必然性和不完美性。 康素贞和苏老二等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老年”的过程,反映了康素贞的善良纯洁和苏老二的刚正不阿。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悲喜交加,笑中有泪,泪中含笑,弘扬了真善美,有鲜明的思想导向。 主人公的人生,同时也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人生缩影,清晰地反映了50、 60、 70后丰富的苦乐年华和奋斗历程。人物个性鲜明,语言丰富、朴实、流畅、诙谐、幽默,符合本土特色,同时也是一部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长篇小说。

伊人李 · สมจริง
เรตติ้งไม่พอ
337 Chs

第五十四章,西场和“醋缸库”

苏家屯尽管是一个生产队,但因为有了一个康大功便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队部、仓库、厂房、油房、商店……,一应俱全,这在当时“人民公社时代”是大队编制的机构和规模,苏家屯享受到了充分的独立和自主。

  村的西面有一个场子,人们都习惯叫“西场”,西场的西面和北面都临着“黑眼儿”沟,是两道天然的屏障,“西场”的大门朝南,门的东面和南面有两道低矮的土墙,便使这个“西场”严密地封闭了起来。

  “西场”门两边的墙上都写着黑体的红色标语。西墙上半部分写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下半部分写着“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东墙的面积较小,写着“备战,备荒,为人民”。

  进了“西场”的大门,真可谓是“杜十娘的百宝箱”,靠东面临沟崖建着一个粮库,它的形状像“醋缸”,所以村里的人们叫它“醋缸库”。在那糠菜半年粮,一亩地小麦只有100斤收成的日子里,那个“醋缸库”里盛有二十四万斤小麦。老年人经常流着口水说那里面的小麦都是“白蚂蚁蛋儿”,用来形容那小麦的饱满和圆润。“西场”里靠东是一排石窑,共有十孔,分别储藏着金岭、银岭和铜岭生长出来的棉花,玉米,红薯,大豆,芝麻,花生……,这些都是苏家屯社员们按照人口分了以后剩下的最优质的粮食,就是人们常说的“余粮”,是用来交公粮或者发扬“龙江”精神支援后进大队的。

  薛老喜还有一个头衔,就是被康大功任命为“西场”的厂长。白天他也偶尔地去地干活,但大多数是经营“西场”的,他牢牢地守护着他那块儿“风水宝地”。

  薛老喜一天三上班三下班,四季都穿一身宽大的,粗布做成的对襟袄和大档裤子。袄和裤子上分别缝着两个大概“40x20”公分的大布袋儿,轻轻松松来,沉沉甸甸回。回的时候他总是很自然地弯着腰,那口袋里的粮食轻易的不被人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