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三十一章:梧桐镇

吴迪斥道:“军令如山,你尊令便是!”虎飞驰见吴迪发火,才懦懦而坐,对自己这个义兄,他随着时间越长,倒是越来越有些惧意,越来越服气了。

  于永贞站起躬身施礼说道:“首领,不知于永贞可有任务?”

  吴迪笑道:“如是于先生愿意,可统带三百人马,驻扎望山、船山两岛之后的五角岛上,总领全局。”

  于永贞大惊道:“于永贞不过初来咋到,未立尺寸之功,哪有那本事统领两位营长。惶恐惶恐!”

  宋亮虎飞驰也是感到惊诧,吴迪缘何对于永贞如此看重。

  但是吴迪心中却是明镜似的,就目前来说,于永贞是己方智力谋略最高的一个人了,既然准备启用,何不赌注下大点!

  吴迪劝说道:“于先生不必过谦,想于先生在水泊多年,不管水里陆上的好汉交游甚广,此任非你莫属,你驻在五角岛上,多派探马掌握官军情况,如是有事,也可支援前方两位营长。”

  于永贞心知吴迪是要用上自己多年的眼线,他也就只再略微推脱一下,便受了此职。

  吴迪对虎飞驰宋亮两人叮嘱道:“你们二人每日须得和于先生联系,再商议如何行动,切切不可中了埋伏,兄弟们的性命要紧,万万不可大意。”两人都是遵命而行。

  吴迪再对丁德泽说道:“你驻守梁山,分歧人马装载物资回岛。从即日起,梁山附近三里之内,不准无关人等靠近。”

  丁德泽点头答应。

  “吴丰驻扎老营,每日带领新兵操练,不得懈怠!”吴丰也是站起遵命。吴迪分派完任务,众人纷纷离去。

  水泊梁山之下,千帆竟渡,浩荡南下。

  毫州知州冯承望,端坐在府衙,在他的下首坐着十几个禁军的将领,正在商议这如何剿匪之事。

  他日前已接到枢密院虎符,作为安抚使他在考虑怎样调动三衙驻淮南就粮的飞星军,该如何围剿这些猖獗的匪盗。

  枢密院给他的时间只有一个月,须得要平息匪乱,不可贻误漕运畅通。

  “一月足矣!”他暗自想到,不过几百个毛贼,我现在可调用七千军马,要是还平不了这贼患,便是妄读了这许多年的圣贤书。

  近两个月来,特别是年关前后,水泊贼盗是越来越猖狂,州府之下七县俱现贼踪,两月之内,数十家大户被劫。

  再不杀杀这股歪风,怕是明日就要来打州城了。往日苦于手上无兵,虽是兼着安抚使,可虎符在枢密院,毫州界内就粮禁军又是归三衙统管,他是一个兵也指挥不动。

  现下好了,水匪们竟然劫了一艘贡船,惹来天子之怒,枢密院将虎符发了下来,我手掌七千人马,再不平了这贼患更待何时。

  冯承望看着坐在下首的十几个禁军指挥,有些头大,这些个人俱是平级,各管一部,自己也叫不出几个名字,武夫蛮鲁,往日自己正眼也不愿意瞧上他们一眼,今日却要仰仗他们。想着他心里边感觉有些不爽。

  这时兴安军第十三指挥使站起行礼说道:“安抚大人,小小毛贼大人不必多虑,我愿率本部人马前去那水泊边上,待贼人一上岸便剿灭贼子。”

  他边上一人不忿也站起说道:“你兴安军编制不满,该我武忠军去。”

  其他各军指挥也是纷纷请战,气势高昂的很。冯知州吵得头也大了许多,拍了一记桌子,顿时大家住口,安静下来。

  冯知州说道:“诸位指挥使都莫要争吵,我倒是有个法子,你们十四个指挥,在水泊沿岸分驻一地,看谁先遇见匪盗谁便立功!大家牢记,枢密院文书给我等限时一个月必须清除匪患,若是不成,可能会调派其他人手过来剿匪,到时看各位这脸面往哪里放。”

  各个指挥一想,这倒也公平,能否立功各凭天命,谁也没有话说。这些人都未曾将小小水匪放在心里,都觉着这是一次天上掉下来的功劳,可天上真有功劳掉下来吗?

  在毫州知州大人和众指挥使们憧憬着全歼水匪,领功受赏后的第八天三月二十六晚上,于永贞,虎飞驰,宋亮聚会在五角岛上,商议着怎么打好这关键一仗。

  于永贞先分析道:“据线报说,现在形势大变,毫州各指挥前几日都已离开驻地,分别驻扎在水泊边的各乡里,总兵力大约在六七千人。首领的意思我想大家都明白,就是要把官军击垮但不能击伤,要让人误以为咱们不过少数悍匪,对朝廷没有威胁,并不需征调大军讨伐。两位对眼下有什么想法?”

  虎飞驰大笑道:“我的想法便是最简单的,小吴你去抢劫,于先生在这指挥,官军便都交给我了,三天之内,我把它们全部赶回毫州去。”

  宋亮呵呵笑道:“还是于先生说吧,我只负责劫下官船,抢掠财货,于先生是统管,现在形势有变自是于先生做主。这可是吴迪哥哥交待的。”

  虎飞驰本要说话,却听他这最后一句,顿时哑了声,只看这于永贞如何分派。

  于永贞思忖片刻,拿过纸笔,略略画了一幅草图,对着草图对两人说道:“我的想法是我们先做一票大的,可以用这个机会先击破靠近运河这三个指挥。以免影响后继计划。然后再……”

  …………..

  崔二爷是个商人,他常年便是在扬州和汴京来回,将江南甚至倭国马刺家等外藩的东西运去东京出售。

  这条水路以往是很安全的,只是前几个月偶尔听说有梁山水泊的水匪跑来抢了几次,听到这个消息,他特意交代下去,跟着前面的官船队伍慢慢走,前面官船上押船的兵丁很多,跟着他们安全。反正自己运的又不是时鲜水果。慢些没关系,安全第一。

  快到四月了,天也渐渐暖了起来。眼下已经进了毫州府的辖区,前面便是梧桐镇,过了安平再前行不到百里便到了应天府,那便安全了,崔二爷发誓,只要一到应天府便立刻甩开这慢得蜗牛一般的官船,加快速度。

  天色黄昏,前面的船队停下,靠上梧桐镇码头。看样子官船队准备在梧桐镇歇息一晚,明日再启程。崔二爷无奈,只好命人把船停在码头另一边,等着明天官船一起出发。梧桐镇本是个小村,因为紧靠着汴河,大宋立朝以来,南边的东西要运到汴京去,都须得走这汴河,于是漕运空前繁忙起来。南来北往的船只众多,许多船只都会在梧桐镇上歇息,这小村庄也逐渐繁华起来,渐渐形成了一个集镇。

  崔二爷看着前面官船上的官人兵士们纷纷下船去镇上找乐子去了,自己船上的人也去了大半,只留了一两个看守货物,他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再说过几天便要到东京了,便决定不下船了,在船上早些休息。

  夜渐渐深了,梧桐镇依旧还是灯火辉煌,人声喧闹。崔二爷在舱房里辗转反侧,听着远远传来的喧闹声他却是怎么也睡不着,于是披衣起来,到甲板上去散散心。

  崔二爷半躺在甲板上躺椅里面,看着这灯火辉映波光粼粼的水面,计算着这一趟能有多少收获,眼角的余光忽然发现水面上浪花涌动,水里忽然升起几个头颅!

  崔二爷吓了一跳,他马上捂住自己的嘴,将差点呼出的声音按了回去。

  他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因为他看见每个水里冒出来的人的嘴里都衔着一把利刃!他们是水匪!而且是最凶横的水匪,会杀人的那种!

  那些人静静的向官船靠过去,灵活的悄无声息的爬上船,再一个个消失在船舱里。崔二爷只听得离自己最近的官船里传来一声声的闷呼,还有重物坠地的声音。

  这些水匪在杀人!

  崔二爷悄悄的从椅子上慢慢挪下来,趴在甲板上,偷偷的窥视着。

  所有的官船上陆续亮起了火折子,火折子在空中缓缓画着圈,崔二爷猜想,这可能是水匪们在发什么信号。信号发出后不到一刻,应天府方向下来一支船队,起码有一二百艘小船!每艘船上都站了四五个汉子,小船靠在官船边上,没等船只完全靠拢。那些汉子们便纷纷跳上官船,搭设跳板开始搬运货物。

  崔二爷无比震惊,这绝对是有备而来,就是冲着官船队伍来的,这是哪里的水匪,竟有这么大的胆子?

  崔二爷细细看那船却是象渔船,这附近有这么多的渔船除了水泊还能有哪里?

  崔二爷向满天神佛祈祷着,这凶狠的匪盗们千万莫要抢我这船,这可是我所有的家当,是一家老小的性命。

  或许是崔二爷的心的确虔诚,直到前面官船被搬空了,水匪们连瞄都没瞄他的船一眼。

  崔二爷不断感谢无数的神仙,发下不少的宏愿,看着水匪们撑着的船队渐渐离开走远,直到再也看不见了,这才要爬起来。不曾想又受了一次惊吓。

  他正要从甲板爬起来时,前面的官船队里冒出不少的黑衣大汉,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家伙,这些人下了船,静静的汇聚在码头上,足足有一二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