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社会承接了秦汉以来的侠文化和魏晋六朝的咏侠遗风,形成了满朝的任侠风尚。换句话说,任侠风尚已经成为当时唐王朝最时髦的风气。在唐人的意识形态里头,已经充斥着那股子侠行、侠气、侠节、侠情。因此,人们(尤其是贵族少年)纷纷效仿前朝的游侠,不管是杀人越货、斗鸡逐猎,还是打抱不平、效死边地,在他们身上始终流着滚烫而且丰盈的侠行、侠气、侠节、侠情的血液。
唐初长安少年游侠主要有三个来源:王孙公子、五陵公子、草根少年。
王孙公子在唐初少年游侠中数量最多。唐朝的建立和拓展是一大批文臣武将团结在帝王周围形成的局面。大量的勋臣国戚名宿居住在长安城,王孙公子、权贵之子数量之多可以想见。
在建国初期“权一代”们积极上进的精神还没有懈怠和朝廷开疆拓土的政策的影响下,这些“权二代”中不乏少年英杰之辈,他们地位尊崇、权势灼手、富于钱财。门户荫第让他们衣食无忧、前途无虞。所以他们通过勇决任气、轻财好施、结纳豪侠等游侠活动来博取名声,当然也是他们逞权势、竞豪奢的生活方式。正如卢照邻《结客少年行》诗云:“玉剑浮云骑,金鞍明月弓。”陈子良《游侠篇》诗云:“东郊斗鸡罢,南陂射雉归。”
这些权贵之子的前途是担任皇室亲兵,即充当“三卫”。根据唐朝兵制,军分内府和外府,内府分亲卫、勋卫、翊卫,三卫士兵由五品和上柱国以上级别官员的子孙组成,《新唐书•百官制》:“三卫非权势子弟则退番”。三卫作为皇帝亲兵,平时驻扎在京外,定时轮流上京宿卫宫廷,可以随时升迁,是权贵子门荫入仕的捷径。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窦孝节。
五陵公子是唐朝长安少年游侠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武帝强迁关东豪强富商于长安郊区帝陵,因帝陵五座而称五陵,该地逐渐成为商贾云集商业繁华的场所,这种现象一直沿袭到唐朝。因此五陵富商子弟多,诗歌、习惯中通称为五陵公子。因为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一直是社会末流,所以五陵公子入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富裕的家境能够让他们养尊处优。五陵游侠主要是为了结交豪侠、显摆富贵、优游生活。
不过草根游侠才是唐朝少年游侠的风骨所在。他们以霍去病为偶像和精神寄托。王维《少年行》系列之二曾经写到:“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