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十一章 百分圣明一天子

弘治十七年,冬至。

  午后,天空仍是满面阴云,青砖铺就的街道还是湿的。大明西南部已经下了好些天冷雨,气温骤降。

  会州城里的人们却不为天气所扰,处处街道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在外的人们都添暖了衣服,许多人戴着今年时兴的一种遮耳帽。

  这是今冬才流行起来的款式,竟在修文这种小县城都卖得红火。顾老爷子前几天进城,就给自己买了一顶藏青色的,在家都喜滋滋戴着。他还给辛岁捎回来一顶深绿色的,说是正符合少年意气。

  辛岁可不戴,心里腹诽:我又不是关二爷,可戴不住这绿帽子,再说这样式也太丑了吧,还说是流行款……

  老爷子是真喜欢这帽子,就留着自己换着戴。这次辛岁来到阔别两年的会州城,发现城里人也都喜欢,不免对人们的审美产生了怀疑。

  怀疑归怀疑,在冷风扑面的街上走了好大一会儿,脸庞耳朵冻得生疼。年少只知风度,不曾关注温度,面目通红不说,冻得直流鼻涕。

  一大早,辛岁就驾车往会州城里赶,有一份州府传递的机要文件要送。平时负责“快递”业务的那位邮递员大哥他们组织搞年终总结,要开好几天的会,因此传递文件需要各驿站驿丞负责几天。

  顾老爷子的风湿在这样的天气都会严重起来,出外便疼痛难忍,于是跟县里打了报告,让辛岁去送。

  辛岁眼看着虚岁也有十岁了,平时饭食不缺,锻炼得当,再加上偶尔偷喝两口虎骨酒什么的,身子壮实得很,看着倒像是十几岁。老爷子打算等辛岁束发了,就把驿丞的职位交给辛岁,县里也会同意的。这年头当官又没有年龄限制,而且驿丞又是个不入品级的非干部。

  不到中午辛岁就到了会州城,虽说他是第一次自己走这条路,但就一条大路,想迷路都难。会州城是贵州行省的首府,从城外的人车数量就可见其繁华程度。

  入了城,走马观花逛到知府衙门,把文件交给值班人员签收,这趟的任务就算完成。赶在傍晚回去就成,就逛逛自己的“出生地”吧。

  去城里最大的药铺把一只虎眼,一些零碎的虎骨卖了,自己家里用不了这么多,辛岁留了自用的,剩下的变卖给药铺。大地方就是好啊,所得银钱都比县里多了两成。再买点黄羊肉吧,今天冬至,回去包饺子。

  在知府衙门用驿站名义存了马车,走着逛着,也不知到了哪些地方。本来想去孙府门前看看,想想也没必要,又见不到春儿姐,也没什么故地重游的感慨,就舍了打听处所的心思。

  四处买了五斤黄羊肉,几斤茴香,两斤炒栗子,一些杂七杂八的调料和日用品,手上已经不堪重负。干脆回了衙门放在车上,去附近书局转转,便回吧。

  辛岁喜欢逛些旧书摊,也许还能有些惊喜。至于现在大卖的三国水浒之类的,他都看过,其他小说也乏善可陈。这家颇多人往来的“谵泊书局”看来生意很好,没什么灰尘遍布的旧书摊位。寻了一通没什么感兴趣的,却被门口一堆立着“本月最畅销”牌子的新书吸引住了。

  辛岁瞧许多人来此书局,竟是不翻阅亦不问询,就购买一本离去。心下好奇,走近去看,咦,《圣明天子》?咦,作者叫做“我主圣明”?

  这年头竟有人敢写这样的书?而且好像卖得不错,甭管你写的啥,牵扯到天子,就不怕锦衣卫上门查税吗?

  这本书竟然已经火热到店员都不介绍的份上,想来觉得大家都曾听闻。辛岁翻阅两页,才啧啧称奇,怪不得怪不得,原来是一本纪实文学,是讲述当今皇上的为政事迹的。

  这个起笔名甚为浮夸的作者,竟到了“写书夸夸领导好”的地步了吗?卖得这般好,想来也是政府大力推广的结果,有趣有趣,宣传方式好先进……

  买了书,回去细读罢。逛了半日,已是日头西斜,该回了。

  到家里时天地间已经起了暮色,老爷子正准备烧水。把东西收了,凉了的炒栗子搁炉子上炕着,辛岁立马收拾做饭。

  鲜美的黄羊肉腌制好,切条剁碎,香味扑鼻的茴香切碎,与羊肉共剁。羊肉馅儿不需要加什么重口味调料,只剁点葱蒜,加胡椒粉、料酒,以花椒水搅打,分多次打到肉馅上劲,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吃完热气腾腾的饺子,老爷子赞叹说辛岁的厨艺又有进步。给老爷子用热水泡了脚,让喝了每天服用的药酒之后,辛岁就让他在炕上待着,自己在炉火边读书。

  辛岁很少晚上就着油灯看书,今天却是对这本《圣明天子》生了极大兴趣,想看看这“纪实”的可信度有多高。

  剪了若干遍灯花儿,给马儿添了料草,老爷子的鼾声已经响起,辛岁才合上书做了一遍眼保健操。

  不得不承认,自己想错了,这本书有极大可能是以流行小说的口碑畅销起来的,不是什么政府宣传。“我主圣明”其人文笔优美,叙事详尽,行文流畅又不落俗套,处处巧设悬念,又填坑填得毫不生硬,往往使之上一个档次。

  最妙处是,除了需要极尽赞美的文学之妙以外,这本书的所有内容,竟真的是完全纪实的,详细叙写了当今皇上弘治帝从出生到如今甫过而立的人生故事。

  而哪怕放在其他任何一位皇帝身上,这样的书都不可能出版,辛岁自问,唐太宗李大大会让详细记述玄武门之变的书籍流传吗,宋太祖赵大大会让记录陈桥兵变始末的书籍公开售卖吗?应该都不可能。

  那这本书如此畅销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当今皇上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没有人生污点的、自带光辉的圣明天子。这太不容易了,比登天还难。

  辛岁本就了解到当今圣上宽厚仁慈,躬行节俭,勤于政事,让整个大明走向极盛。通读此书,才发现远远不止这些。

  当今圣上童年坎坷,母妃纪氏因先皇偶然临幸怀孕,不为先皇所喜,又被当时受宠一时的万贵妃威胁堕胎。纪氏为人善良聪敏,在宫中得诸位宫人相助逃过一劫,诞下龙子。

  万妃得知此事,气急败坏,命太监张敏溺死皇子。张敏为人忠善,秘密藏匿皇子,与诸宫人尽力抚养,小心隐瞒,使弘治帝在宫中吃百家饭长到六岁。

  一日张敏为先皇梳头时,先皇感叹自己未曾得一皇子。张敏当即伏地哭告已有皇子,正在宫中。先皇大喜,第二日便立其为皇太子。但后宫中万妃嫉恨恼怒,先后逼死了纪氏和张敏,又使出百般手段欲对付圣上。

  圣上幸得太后护持,才安然长大。继位后,面对朝政紊乱、国力凋敝的江山,圣上以自己的宽容与勤奋挽救危局,让大明国运中兴,走向繁盛。

  圣上勤于政务,提倡直言进谏,不近声色,重视司法,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和骄奢习惯。只几年时间,就使吏治清明,社会安定,民生富足。

  这些记述一点也不夸张,辛岁在小小的龙场驿都深有体会。只这两年,顾老爷子的薪俸就已涨了两次,每年的福利也只增不减,可见国家之富。而且小小修文县城甚少讨饭和无家可归的乞丐,当然,那些四肢健全的不在此列。

  读完书,辛岁不禁感叹,这样的好皇帝,好领导,这样的有崇高人品、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皇上,实在是大明之福。也无怪乎会有这本书,会有这么多人购买细读。

  当今圣上正是精力充沛之时,如果能够一如既往,到了年逾古稀,这大明天下,不知又将繁盛到何等地步。

  压好炉火,给老爷子掖好被角,吹熄油灯,辛岁悄然入睡。

  …………

  离龙场数千里之遥,与龙场也毫无干系的大明皇宫,御书房里,一位身着素色衣袍的男子正埋头处理公文。他身子单薄,面庞虽是青年人模样,竟已是两鬓斑白。颇为消瘦的面庞上,嘴唇略显苍白,眼神却是坚定锐利。

  批完一本奏折,稍歇饮一口茶水,桌上的点心已经放了有一会儿了,还没顾得上吃。

  这一晚圣上又是很晚才睡,而第二天一早,又有早朝。

  御膳房为皇上准备的晚间点心,最后赏给了几个当夜值班的负责皇帝起居的宦官。

有点意外写得多了点。深夜突然有点丧气,觉得自己是不是不会有签约的可能了,但写着还是挺喜欢的。故事也慢慢发展到一个转折点,马上就会有新的人和事。

  给自己加油吧。晚安。

creators' thou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