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晓二年7月份,大夏帝国大多数土地都步入了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分。
阳都,勤政殿。
尼堪接见了一个有些意外的人。
王承恩。
王承恩的岁数与尼堪差不多,他事先与刘若愚见了面,见到刘若愚后不禁大吃一惊。
一个年近六十的老太监,若是在中原王朝,若不是一直得宠,在残酷的内宫斗争中(主要伴随着新君的上台)肯定是要凄风苦雨地被打发到某地区充任“净军”或者去某皇陵“种菜”的,不掉脑袋那便是万事大吉了。
不过这一切都划得来,在这之前,在他们掌权的时候,已经暗地里捞得盆满钵满,自己的亲戚也是明里暗里大发横财。
新上任的的太监对这一切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一旦再次轮到新君上位自己下台该怎么办?
除非罪大恶极之人,一般来说,都会留一线的。
这也是虽然太监风险极大,还是有众多贫家子弟趋之若鹜的原因。
刘若愚自从上次在病中与尼堪一番长谈并最终确定了帝国的建立后,这地位便愈发高贵起来。
通政司通政使,这个职位在大明不显山不露水,不过在大夏国却是位高权重,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那就是后世中办主任啊。
何况,刘若愚还监管着尼堪的后宫。
加上他上次还获得了一个一等伯的爵位,在诸位文武官员的眼里,那可是妥妥的位高权重。
虽然像孙秀林、韩承影这些深受老传统“荼毒”的士子心里很不以为言,不过由于刘若愚目前并没有做出什么特别出格的举动,加上国家新立,万事总有例外的时候,故此他们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的。
国字脸,略显肥胖的身躯,满面红光,精神矍铄。
这便是刘若愚在王承恩眼里的形象。
得知了刘若愚现在的地位后,王承恩更是羡慕不已。
不过羡慕归羡慕,对于一直对皇家忠心耿耿的他来说,正事还是要办的。
何况,就算见到刘若愚,他也没有说此次来到草原所为何事,“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在王承恩的心目中高过一切。
故此,他见到高坐在上面的尼堪后,不仅没有下跪,而是大大咧咧拿出了一纸诏书。
“尼堪听旨!”
尼堪不想难为他,哼了一声“念吧”。
“大胆尼堪,你是大明钦封的宁北侯,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见了圣旨为何不下跪?!”
尼堪也是大怒,心里骂道:“还真是一个拧巴人啊”
Hỗ trợ các tác giả và dịch giả yêu thích của bạn trong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