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九百一十一章 巴蜀不是别国

长安。

  临近清明时节,路上雨纷纷。

  杜英披着雨衣,带着几名随从行走在田间。

  远处的工坊,连绵延伸,构成了长安城外的天际线。

  近处的屋舍,错落有致,全部都是新搭建的房屋,从里到外都是崭新的,让关中的流民告别了草窝棚和凄风苦雨。

  再近处的麦苗,一片青葱。

  路上时不时传来商旅声音和牧童的吆喝声。

  远在南阳、潼关的战火,显然已经不足以影响长安的太平繁华。

  “这长安,到底是西北要冲之地,这么快就变得不一样了。算时间,连一年都没有过去。”行在杜英身后的年轻人,正是工曹曹司沈文儒。

  他之前被派往梁州,帮着建设工坊、振兴梁州经济,如今梁州唯一还看得过去的南郑城,已经逐渐恢复元气,尤其是得到巴蜀和关中往来商贾的“滋润”,繁荣景象指日可待。

  但相比于长安,显然还是差了很多。

  “你这个都督府工曹曹司,却不知道长安已经发展建设成什么模样,可不算称职啊!”杜英打趣道。

  沈文儒讪讪解释:

  “我们之前所思所见,只是在纸上心底,这打造出来到底是什么模样,总归心里不清楚。如今亲眼所见,方才知道,都督带着我们走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条路。”

  他这话说出来,其余随同的掾史、吏员们,自然也都感慨万千。

  眼前的长安,哪里还是曾经流民遍野、战乱不断的长安?

  而长安的改变,也意味着整个雍凉的改变。

  随着王师的战线向外推移,这种改变也会施加在更多州郡之上。

  让关中的发展超越江左,曾经的他们对此深表怀疑,而如今的他们,只想着应该如何才能更快一点见到那一天。

  “是啊,正是因为这条路,我们都只是想过。”杜英自然不能说他实际上是见过的,更何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历史上的南北朝和近代中国也不一样,并非所有的经验教训都能被复刻,“所以每一步走下去,都要踏踏实实的。既要出成绩,又不能出差错。”

  众人皆颔首。

  杜英则放眼四顾,旋即说道:

  “如今天下都在看着我们,期待我们能够出糗。关中百姓也在看着我们,期待我们真的能实现诺言。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我们如今都是开拓者,披荆斩棘,只为了能够撕开这乱世的胡尘阴霾。百姓仰仗于我,而我,仰仗诸君。”

  “都督谦虚了。”沈文儒笑道,“若非都督为我们提供思路,关中也不会有今日。”

Chương bị khóa

Hỗ trợ các tác giả và dịch giả yêu thích của bạn trong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