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成武七年,春。
纷纷扰扰的长安猛然便安静了下来。
对于大秦朝堂上的文臣来说,就好像一段进行的好好的文会,还没来到味道最浓烈的那一刻,主人却先离了席。
当然,这个比喻并不算恰当,实际上的情形要严重而且惊悚的多的多。
圣旨一连串的下到中书,正摩拳擦掌间的中书老臣们当时便面如土色,还没等他们在惶然间,品咂失败的味道的时候,他们便陷入了更大的恐惧当中。
因为同时圣旨已经去到了各部京军当中。
更让人惊恐的是,已经被排除于京师之外,差不多沦为晋国公私兵的羽林卫拔营而起,接管了京师四门。
很多人在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便不约而同的想到了长安之变,再联想到如今的朝局,以及大将军携家眷出城郊游之事,于是,惊恐开始在心中蔓延。
不过,没等朝堂产生什么振动,各种各样的谣言传的满城纷纷的时候,晋国公赵石回了长安城,并直接入宫见驾去了。
这样一来,许多人便心安了不少,他们一边在心里念叨着,还好还好,不是兵变,大将军赵石也没有被逼的狗急跳墙,那么长安之变那样的惨事,也就不会于此时重演。
一边则不错眼的盯着动静,等待着风雨来临的那一刻到来。
这一天,对于朝堂上下众多的文臣们来说,就像等待判决的囚徒一般,都知道结果不会很好,但却只有宣判之后,才能知晓结果到底有多坏。
对于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煎熬,而这一天,也变得分外的漫长。
朝争到了此时,胜败已是了然。
实际上,大秦成武七年这场朝争,开始的有些莫名其妙,结束也很突然,很多人在回忆大秦成武七年这场文武之争的时候,多数会有一种,大秦的朝堂之争,并不十分成熟的感觉。。。。。。。。
但只要知道其中诸般隐情以及联系到大秦当前的局面,其实也就不难理解,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实际上是早已注定的事情,有有迹可循的。
因为大秦在这个时节,是皇权最盛的时候,即便是大秦开国太祖年间,和此时也无法相比。
几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军,或内或外,各个城府森严,功勋赫赫,而在他们之上,却还有着深受皇帝陛下信重的晋国公赵石。
大秦从来不曾如此强盛过,军伍也从来不曾有如此强大,同时,成武皇帝陛下对军权的掌握,十分的稳固。
在这样一个时节,文臣们选择跟武臣对抗,实际上,他们对抗的却是皇权。。。。。。。。。
Hỗ trợ các tác giả và dịch giả yêu thích của bạn trong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