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七日。
河源县。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寒风呼啸,大雪早已铺满了整个晋西北,房檐上更是挂满了冰凌。
但如今的河源县却是热火朝天。
东区,也就是靠近赵家裕的方向,通向赵家裕的六车道山区公路,标准轨铁路,十几个工厂,几十座仓库,三座矿场如火如荼的建设,虽然主要施工由建设大队进行,但依旧招募了超过五万多普通工人协助。
同时进行的还有河源县十万亩开荒计划,十道水渠三十八座大小水库建设计划,以及周边公路网扩宽与加固,将原来的土质单车道公路变成宽阔硬质的石子路。
要想富先修路!
以工代赈。
这两句从陈老板听到的话,被赵刚发挥的淋漓尽致。
他直接多项工程齐头并进,加快工程建设,顺便解决掉涌根据地的逃难老板姓。
不过似乎有些用力过猛,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吞噬掉了整个河源县的全部劳动力,甚至吸引了周边的人口向河源县汇集,但依旧存在严重的劳动力不足。
为此,赵刚不得不从其他根据地调来了一批人缓解劳力不足问题。
充足的物力,以及粮食券的硬通属性,让他可以肆无忌惮的调动劳力,建设大队组建这么久以来,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才。
至于工程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对应处理,他直接照搬国外的经验,并在过程中加以本土化改进,以适应民国国情。
“变化真大啊。”
此时河源县内,四个‘商人’看着眼前的县城,语气惊叹。
眼前的河源县,拔地而起一栋栋新建筑,大部分都是砖石结构,不过其中还有不少是钢筋混凝土建筑,一片朝气蓬勃。
即便是战前的沿海地区也没有这么热闹。
很难想象,这里是一个位于日占区的晋西北县城。
这四人,正是戴老板派出来的精英调查组,专门负责调查独立团根据地的情况,其中三人大半个月前还出现在平安县附近,在收集到大量资料后,现在又来到河源县。
只有另外一人,是新派来的调查员,职位比较高,是个少校。
“他们怎么能征调这么多民工?”
新来的少校调查员语气疑惑。
他是军统老人了,资历丰富,曾经参与过滇缅公路建设。
哪怕官方征调,国家面临危难,但在普遍吃不饱穿不暖的西南方,但调集民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年二十万民工自备干粮和锄头参与修路,以及血肉铺路***
那时候各县可没有能力为民工提供工资甚至补给。
Hỗ trợ các tác giả và dịch giả yêu thích của bạn trong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