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一百一十章 三忠之首

  “见过定武伯!定武伯的救命之恩,邦彦以及城中军民没齿难忘!”陈邦彦来到庞岳面前深深一揖,其身后几位将领也一一施礼答谢。

  庞岳赶紧上前扶起陈邦彦:“陈大人言重了!庞某不过是做了自己的份内之事而已。大人不顾自身安危,高举义旗抵抗清虏,这才是我等大明臣子之典范!如此多礼却是折煞了庞某!”

  扶起陈邦彦,庞岳又对其身后的几名武将道:“诸位将军也不必如此多礼!杀虏本就是我湖广镇将士之本份。再者,我等同为朝廷武将,相互支援、帮衬也是应该的,诸位不必如此放在心上。”

  庞岳轻描淡写地一说,陈邦彦却是颇具感慨地道:“定武伯不禁素有勇略、战功卓著,想不到为人也如此谦和、大义,着实令邦彦叹服!”

  寥寥几句寒暄之后,双方的距离便立刻拉近了许多。庞岳也是第一次见到了这位历史上“岭南三忠”之首的真实外貌。眼前的陈邦,大约四十多岁,中等身材,脸型宽阔,浓眉大眼,与这个时代的其余大明文官一样留有长须,面相儒雅而不失威严。眼神中的坚毅、沉着几乎能给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

  对陈邦彦,庞岳是一向怀有敬意的。他清楚地记得,陈邦彦是广东顺德人,自幼聪明勤学,十八岁便考取秀才,但之后屡次参加乡试却均落榜,于是随父在大良设馆授徒,人称岩野先生。在讲学生涯中,陈邦彦精研各种典籍和经世致用之学,并且在治学之余还密切关注国家大事,对各种政事也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连附近的地方官员也经常就政务来垂询他的意见。后来,清兵入关,弘光帝即位。面对多舛的国势,陈邦彦结束讲学,针对时局,精心撰写了数万言的《中兴政要》,具体开列了三十二条抗敌救国方略,踌躇满志地只身赴南京进呈弘光帝,并在前往南京的路上写下了意气豪迈、笔墨酣畅飞动的赋别之作《舟发珠江承诸子携酒饯送次韵赋别》:

  扬尘伐鼓发江干,变徵声高七月寒。

  夜渡可能知大漠?日边何处是长安!

  杯因惜别兼贤圣,策为忧时杂管韩。

  燕石自惭仍跃冶,归来休笑旧儒冠。

  但是,陈邦彦的满腔报国热情却被弘光帝以轻蔑的一句“褐衣徒步一迂儒”而拒之千里之外。后弘光朝覆灭,隆武帝在福州即位,陈邦彦前往福州参加了隆武二年六月份举行的乡试,得中第七名,被隆武帝任命为监纪推官,后又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在清兵大局入侵福建前夕前往两广募集勤王之师。去年底,李成栋率军侵入两广,陈邦彦便留在广东组织义师抗清。

Chương bị khóa

Hỗ trợ các tác giả và dịch giả yêu thích của bạn trong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