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野与城

  讲述8090一代人的青春成长故事,不同于其他的青春小说,着力刻画青春的美好与浪漫,这部小说的视角是以真实的心理视角反映了这一代人所经历的青春岁月。应试教育带来的压抑,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与上一辈人在价值观上的冲突,都是成长路上的各种荆棘。那么我们该从这段岁月中得到什么,也是在教育中收获什么,这部书进行了较为集中而独到的讨论。   作为一个励志故事,这部书基本浓缩了大部分同代人所经历的校园岁月,相信你能在从中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你可以将这本书作为重要的参考读本,来去思考,并获得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这部书在另一方面所想反映的,是通过教育的发展侧面反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近现代的主要社会特征,这部小说也是围绕城与乡的二元结构展开。“野”象征的是农村成长的一代人,带有鲜明的乡土文化特征,“城”自然指城市成长的一代人,是商品文化成长环境下的代表。这两种文化之间的杂糅碰撞,是中国近几十年城市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从农村走向城市是近几十年的主流趋势,但也曾有过“上山下乡”的插曲。

巴山红豆 · สมจริง
เรตติ้งไม่พอ
51 Chs

第十六章 牛传宝病急求医

年关渐近,水库里鱼到了捕捞时节。牛传宝这年和村里另三户人家合伙承包了村里水库,必须要出力。可原本还算暖和的冬天,临近节前,一场大雪胡乱洒下来,把这寒冬又翻了个劲道。

  牛传宝看着这一场雪不眠不休,好整以暇,毫不忧心,钟声敲到十点方起。晚上吃完饭,粗粗瞄一眼天气预报,没有好转的迹象,仍就高枕无忧,看一会儿电视之后就人事不知。心里还指望着天气放晴,气温回升之时再行捕捞。

  即使严寒入骨,水库里的鱼仍然要捕,时间也不好拖延,因为村民都在等着把水库里的鱼端上新年的餐桌。于是三家承包户不时来到牛传宝家中,催促他赶紧上工捕鱼,牛传宝总是推脱道,“不急不急,离过年还有几天,晚捕的鱼更新鲜好吃。”

  一些村民迫不及待,一大早敲打牛传宝卧室的窗玻璃,半开玩笑地嗔道,“太阳出来了,鱼屁股都快晒红了。”

  如此日催夜催、千催万促,牛传宝眼看无法逃避,才怏怏然地跟着三个承包户踱到坝头,先开闸放水。水放了三天三夜,才慢慢见底。一时沧海桑田,露出灰污的泥来,剩下的水被堵在坝头,聚成了一股小水滩,鱼活蹦乱跳,远远就能见到一尺多长,翻起金甲肚的大草鱼,昭示着渔业丰收。

  一些村民已经抢先过来捡河蚌、田螺、小鱼虾,作为年夜饭开胃小菜。而牛传宝们就必须做好准备,把鱼一条条捕上来。

  捕鱼没有取巧的法子,除了拿几个大网抄,就只能靠徒手抓捕。其他几户的男人早就穿好保暖衣衫、雨裤连着一个个下水。牛传宝心有畏葸,把手伸到水里试了试水温,冰冷刺骨,便打起退堂鼓,想着法推脱道:

  “我今年身体不好,下不了水,我鱼少拿几斤,就不要下水了。”

  这半年下来,牛传宝日日无精打采,什么事都不上心,家人虽有怨气却也不敢发泄,这会儿才算是受了制约。

  “嘿,牛传宝啊,人家五十岁的人都下去了,你还想不去啊,你做的什哩人喏。”

  “我还没喝口烧酒呢,这样容易受寒。”

  “想得美哦,我们三家人都这里累着,你还想躲懒,滚下来。”

  “我们都没吃烧酒,就你娇贵,三十几岁的壮年人,还比不过我这个老头子是么。”

  村里人如往年一般,挤上坝头围观,然后都跟着起哄,

  “是话呢,大男子人都不下去,哪个下去哦。”

  牛传宝仍旧想推辞,可这时另一承包人,老猎户牛德胜发话了,

  “戳你娘,还像个男子人不,你要是承认自己是个娘子人,我们也不管了,但鱼今年谁都别想捕,我们几个也停手。”

  这次牛传宝架不住舆论压力,“下水就下水,当我真得没这本事是么。”

  直接脱光裤子,露出雪白的大腿,套上件雨裤,就下了水。站到水洼的中央,泥水没住了牛传宝的大腿,只留出半截身子,和着其他数人一起一手一条地把鱼接到岸上。

  今年的鱼获丰收,捕捞的时间也就比往年长,牛传宝就在水里站了足足一整天,午饭亦不曾回家,只能由罗梅送到坝头,胡乱扒上两口,喝两口热水,就接着下水,继续捕捞。

  罗梅劝告说,“这么冷的天气,要多穿点衣服,喝几口酒暖一暖。”

  牛传宝有些意气用事,“不要这么麻烦,男子人怕什么。”

  水库里的鱼都是江南常见的鱼类,最大的螺蛳青有小十斤重,大草鱼也有好几斤重,此外就是大花鲢、胖头鳙、鲤鱼、鲫鱼,大的五六斤,小的半斤朝上,以及一些小杂鱼,马口、小白条、餐条之类的,偶尔还有些鲶鱼、昂刺鱼、七星鱼,黑鱼之类,甚至有一些甲鱼、土龟的意外捕获,让几个捕鱼的人都笑得合不拢嘴,都说今年的水库承包得不亏。

  村民载鱼的队伍也已在水坝头排列整齐,用独轮车加或铁制、或塑料的水桶,装好小半桶井水,鱼从滩头里涮干净就往里装,尽量保证鱼的存活率,运鱼的队伍如长龙蜿蜒,浩浩荡荡,像抗战时往前线运送物资一般。

  鱼被运到离水库最近的牛德旺家的晒谷场,罗梅和村里的会计早已经守候在此。鱼卸下来之后,众人就忙着称称,计数,将各类鱼的份量点拨清楚,再逐一分到各家各户。分鱼将根据总重量除以各家人口,算出各家所得之数。今年正是丰收的年份,各种鱼获超过千斤,每位村民分到的鱼是往年的两倍,有七八斤之多。

  一般来说,不容易养活的鲢鳙及草鱼、鲤鱼作为渔获中的大头,是固定分到各家各户的,每户人家往年按人口大约一人两斤,各家各户此时也就派人过来逐一认领签字。

  领到的鱼部分作为河鲜立即上桌,剩下的则被拿来或腌制或风干,其余的做成霉鱼,腊鱼,熏鱼之类长期食用。

  另外的青鱼之类则作为承包户的个人所得,只在渔户中分配。随着今年的丰收,四个承包户不仅分到了上百斤的草鱼、鲤鱼,也有上百斤的杂鱼,小的鱼就各自炸成鱼干,或者腌制,大鱼则被养起来送到集市上去卖。牛传宝则把鱼养在门口的池塘里。

  一些村民对鱼需求较大的村民,也会向几户承包人购买,此时的鱼价格普遍都在三四元钱一斤,牛传宝趁此机会先卖掉了几十斤鱼,剩下的准备第二天拿到市场上去买了。

  忙活了一整天,当日晚上,牛传宝已全身虚脱,累得不成人形,让罗梅简单擦洗了泥垢,就钻到床上去睡了。

  第二天起来,牛传宝就觉得两腿发凉,膝盖也有一阵电击似的轻微疼痛,虽不剧烈,却有如游丝缠身,暗自叫苦,但鱼还没有卖完,就暂且不顾,骑着摩托到乡里集市卖鱼。

  卖鱼时,放上一个水盆,把鲜鱼往盆里一倒,他也没有四处叫卖的余力。鱼纵然新鲜,但这几天附近的水库也都上捕了,需求减弱,所以一天能卖出去的并不多。立了半晌,膝盖筋骨的疼痛越发清楚,又赶上寒风呼啸,卷过全身,越发觉得腿部僵成一块枯木,行动亦有些困难,疑心自己患上寒症,未至正午便收拾鱼获物什,仓皇返家。

  罗梅看到牛传宝躁切回家,大惑不解,“怎么鱼没卖掉多少,就回来啦。”

  牛传宝大声疾呼,“病了,病了,不得了,腿废了,还卖什哩鱼。”

  “出哩什哩事莫?”

  “还不是为了这几斤鱼,捕鱼的时候受了寒。”

  卸下挑子,直接躺倒,被子一卷,也不睡,呆呆地回想这两日的事。越想越断定自己是下水库寒气入骨,只是不知道得的是风湿骨病关节炎,还是一些更严重的疑难杂症。

  自此之后,不碰凉水,不洗澡,连吃饭时也要裹上一床薄被,在火盆旁边去吃饭。那辆旧摩托车也就此搁置,不敢再骑。

  这剩下的鱼只能由罗梅扛着到周边村里叫卖,已经卖不出好价钱,每斤要都要少卖半块一块,仍就剩下二三十斤,只能先腌渍再拌上辣椒粉做霉鱼。

  可牛传宝几日里症状不见减轻,越发觉得膝盖有如虫噬,怀疑自己恶疾缠身,再不治就要终身残废。

  天色一好转,牛传宝开始四处求医问诊,不过小乡镇里都是赤脚医生,只会开些消炎、祛寒去湿的药,吃了几次,无任何明显效果,或者吊上几瓶盐水,也是无济于事,更添忧心忡忡。

  牛传宝眼看不能再等,直扑县人民医院。听外人风言风语,牛传宝更怀疑自己是风湿性关节炎,便让县医院做了各种风湿检查,验血验尿,几项检查下来,并无大碍,医生亦说,“你的病没什么大事,回去吃一些滋补的药,养一养,不要再沾凉水受寒就好了。”

  回家之后,罗梅过来劝解,“医生的话总有道理,就是受了点风寒,等天热了,养一养就好了,你本身就是疑心病重的人。”

  牛传宝不为所动,疑心病日重一日,他又是个惜命怕疼的人。以前别人找他做篾活,手指不小心被竹丝扎了一下,出了血,便立马包上创可贴,两天之内不再干活等到痊愈再做事。早先,若是遇上个小感冒发烧也是必去各处诊所打针吃药,待病愈才肯干活。

  腿若是如此这般疼痛下去,后半生该如何度过,更不敢想象了,人言病急乱投医,便寻一切法子把这腿治好。

  又有人推荐说让他去看中医,牛传宝依计行事,来到县中医院,找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这老中医看了他的检查报告,即断定说,你不过是受了寒,伤了肾气,不是什么大病,注意温补,忌口,不要下水,我开几味药,养一养就好了。

  他半信半疑,拎着几包中药回了家,吃了几天,症状亦不见明显减轻,又在心里反复琢磨,最后和罗梅说,“说什么老中医,我看这就是个骗钱坑人的庸医,县里的医院全是吃冤枉的,我一定要到省城大医院去看看,不然治不好,还被人谋财害命。”

  罗梅百般劝解,不过微风过耳,只能放他去省城。

  牛传宝大张旗鼓地踏上了前往省城的道路。先坐班车,去往地区和平市火车站,再坐火车来到省城,下了车,如同沙入恒河,水滴入海,茫然四顾,不知何往。望了望眼前围成深井的高楼,零乱而无序的人流,越发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他壮起胆子找了个路人问路,路人告诉他也只告诉他坐212路车,坐到华山西路站,就到了省人民医院。

  可坐公交车,他不敢,因为看不懂公交的指示牌。在车前犹豫了半天也没敢上去,就有的士司机探出头来问他,“要去哪里,可以坐我的车。”

  他捏起嗓子问,“要多少钱?”

  “三十块去不去,不能再少了。”

  一听要三十块钱,又舍不得,太贵了。

  “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价了,不走就算了。”

  几辆的士问下来,都是这个价钱。又来了辆摩的,摩的说只要二十块钱,不再犹豫,直接跨上车,把行李往一侧甩,坐定。车子发动,一阵凉风掠耳,牛传宝打了个寒噤。

  摩的车在闹市中七拐八弯,出了市中心,便如笼中鸟出了笼子,走上一条双向单行道,可路越走越偏。牛传宝又疑心起摩的车不怀好意,不是在坑钱就可能是抢劫敲诈的歹徒。

  问,“你怎么朝这种乱七八糟的地方走,不是要坑蒙拐骗吧。”

  “我现在又没拿你钱,看你也不是什哩有钱人,坑你做啥。这是近道,不走近道,二十块钱我还不带呢。”

  可说是近道,也带了足有半个小时,才到了省人民医院。看到医院顶上巨大的红十字加蓝色的标牌,赫然醒目,这才心安。摩的把他放在医院前的一个十字路口,让他自己过一道马路。他不知道看红绿灯,直愣愣地向前走,差点被呼啸而过的一辆轿车刮到,那辆车司机立马探出头来,骂了句,“找死啊,眼睛不看路。”

  他只能退回来,在车流前瞅了半天,才找了个车流停止的间隙,跟着人流过了马路,再四处扫了一眼,蹩进了医院。

  来到医院大堂,佝偻着身子,有些畏畏缩缩,呆头呆脑,这边瞧了瞧,那边望一望,不知该怎样行事。直到走过来的一个护士问他,“请问,先生要干嘛?”

  牛传宝又是咳了咳,捏着嗓子说自己要看病。

  “那你应该先去那边挂号。”

  这才顺着护士的意思,来到挂号窗口排队。挂号的队伍早已经排成一条长龙,等了好久,才来到窗口前。

  “请问您想挂那个科室,有特意要找的专家吗?”

  “呃,就挂风吸病的那个科,”

  “什么科,”

  “风四病,”

  窗口客服搞了半天才听明白,“那挂内科,请交十元挂号费。”

  “挂号也要收钱吗?”

  “那当然,你没看过病吗。”

  “内科在几楼?”

  “内科在三楼。”

  又问了几个人,才找到内科门诊室。在门口的候诊区等。等了一儿,迷迷糊糊睡着了,等睡醒,赶紧摸了摸自己的口袋,看钱没丢才又心定,又忙不迭地问轮到了多少号,还好没错过,直接里面医生喊,**号进来,愣了一会儿反映过来说的是自己,才拖着各种行李跌跌撞撞地走进去。

  医生问,“什么问题啊?”

  他模仿的普通话语调怪异,比划了半天才说明白自己的意思,就是感觉到整个膝盖不舒服,里面像电流穿过一样一阵一阵地痛,怕是得了风湿性关节炎。

  “什么时候开始的?”

  牛传宝把过年捕鱼的事情又七搭八搭地复述了一遍。

  “这样吧,先到检验科做两个检查。”

  然后被护士拉着,到各处稀里糊涂地做了几个检查,弄了几份检查报告。

  医生拿着检查报告说,“你这没什么大病,各方面的功能指标都正常,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开点药回去补补就好了。”

  牛传宝寻思着跟县城的医生也没什么两样,好像千里迢迢过来扑了个空,上当受骗一样,开始不依不挠。

  “我就是有大病才过来寻医生的,你们查了半天,花了这么多冤枉钱,结果什么都没查出来,不是坑人么。”

  “这里是公立正规医院,怎么会坑你钱呢。这里检查出来的结果,都是明明白白真实有效。”

  “那就你这看病不行,跟我县城里的医生也没什哩区别。”

  “没有什么病那什么地方检查出来的都一样。”

  “就是有病你几也查不起来,”

  “我是医生,还是你是医生,不要在这里瞎胡闹。”

  “就是很严重了,你们不好好查,我就不走。”

  医院叫来了保安,“这位群众,你不要到我们这里闹,这里是省人民医院,还会骗你么,”

  拉拉扯扯推掇不停,闹了半天没有结果,医院也都下班了,牛传宝势单力孤,终于还是被推了出来。

  此时天色已黑,他饥肠辘辘,正想着要去哪里吃饭睡觉,一个人走了过来,上身穿一件蓝色盘扣麻布衫,下身一件黑色丝绒长裤,闲人野士的模样。

  “你好,大哥,刚在医院里看病吧?”牛传宝佯做镇定,撇了撇手,叫他走开。那人说,“诶,老乡,老乡,别走啊,我是好人。我一看你就像是身体虚,有内疾的人,想帮你一把。”

  听他这样说,似乎懂得点门道,就停了下来,且听这人嘴里能说出点要紧的话来。

  “你这种病看西医没用,就是要看中医的。”

  牛传宝哂笑道,“你怎么知道,”

  “我还能不知道吗,我家里几代的老中医,医术了得,尤其是有一些强身健骨的妙方,专治疑难杂症,一用就有效,用了包你满意,没疗效一分钱不要。”

  “这年头什么人都说自己的治世名医,华佗再世,还不是骗子骗钱,省城医院都是一路货色。”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医术分高低,术业有专攻,大医院也有治不好的病,我们这偏方就专治怪病。有没有用咱看疗效,我们的诊所就在前面,不信可以过来试一试。”

  看他有点动摇,“大哥,你还没吃饭吧,我们医院门口就有饭馆,您到我们那去,还可以让您在那休息,服务绝对周到。”

  他半信半疑,被这人半拉半拽着,拐进了一个旧巷,走了一两里路,到了个老式居民楼下边,门前挂了个李道麟私人诊所的牌子。

  那人自称姓何,先把牛传宝拉到对面一个小餐馆吃饭,点了几个家常菜,牛传宝早已饿得发昏,吃了三大碗,把几个盘子连菜带汤全清了。牛传宝刚想掏钱就被拦住,姓何的说,

  “大哥这点钱就免了,我们这李道麟医师是行善事的,帮人看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又转而问饭馆老板,“你说我们李医师在这里口碑怎么样,”

  “那还用说,他可是这附近出了名的医术高明,又是行善积德的大好人,你要看病算是找对人了。”

  牛传宝已有几分信了,决定进去一探究竟。诊所有些神秘,牛传宝走过两道高槛,进了内室,坐着一位花白长须的老者,戴一副平光复古金丝边眼镜,颧骨高耸,嘴唇朱赤。

  牛传宝走到跟前坐下,老者也不抬正眼瞧,

  “都有什么病啊?”

  牛传宝把自己得病的来龙去脉讲了讲。

  老中医思忖片刻,沉声道,“你这个病是虚寒之症,在你受寒之前的体质就已经很不好了,要治就要改善体质,大医院只看到表面的问题,治标不治本。”

  说得牛传宝频频点头,“那该怎么治。”

  我有几味药,专门用来治体虚气弱之症,强筋骨,健体质非常有效,不过价格比较贵,怕你买不起,药叫虎骨酒和回春丸。是用虎骨、冬虫夏草、鹿茸、丹参等几种珍贵药材混合而成,一盒一千块,吃五盒可以见效。

  牛传宝犹豫半天,一言不发。

  怎么样,想清楚没有。

  太贵了,我负担不起。

  老医师说,你也看过几个地方了,如果不是好药我也不会跟你说,我们也不强迫,想清楚到底要不要买,俗话说,无病一身轻,治好了病,比什么都重要。

  何况我这个药是可以帮你固本养元,吃了不仅治你身上的虚寒之症,还可延年益寿。

  牛传宝还是犹豫不决。

  姓何的在一旁敲边鼓“实话跟你说吧,这些药以前我们都是上万的价,现在只要五千块钱,不是为了患者着想,我们绝对不会卖的。”

  牛传宝想起自己反复看过的电视广告,健康类节目,电视里曾不止一次的说过冬虫夏草是极品良药,还有这些人参、鹿茸、虎骨之类的药材,都极名贵的药材。

  这时从外面又来了个人,说,“李医师,您上次给我开的药还有没有,我吃了效果非常好,赶紧再给我来两盒。”

  “好,小何你再到里面拿两盒。”

  说完,当面排出二十张大钞。姓何的又凑到他耳边,把当前的事与他说明。

  那人就笑了笑说,“这个价钱你还嫌贵,不是李医师人心善,怎么可能把这么好的药卖给你。”

  牛传宝咬了咬牙,“好,我买了!”

  这天诊所还特意找了个房间让他睡了一夜,第二天精神抖擞,感觉自己大病得救,心情愉悦。

  回来后,因自己进了一趟省城,高大了不少。逢人就说,省城就是不一样,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花好月好人好。医术高明,一去就找到了治病良方,我要是有钱了,也上城里住去。

  他把这酒和药丸看得精贵,依着医师的吩咐,早上一颗药,一口酒,晚上亦是如此。牛传宝原本天生不会喝酒,喝上一口,就会面红耳赤,头中如击鼓。这酒也极辛辣刺喉,喝完全身如火烧,然乐此不疲,觉得非如此不足以称苦口良药。

  这药吃了几个月,仍未见效,甚至偶尔感到头晕目眩,到诊所一量竟然血压都高了,慢慢寻思,才隐约感到自己上当受骗。

  这酒喝完,剩下一株根须,即是医师所说的老人参。就拿着这“人参”琢磨,越看越像山里寻常树木的根,更自己上山挖了几件灌木的根须,恍然大悟,重重地拍一记大腿,这哪是什么人参,就是小柴根啊。

  于是不再说省城人的好,与罗梅怨道,“省城人个个坏得绝底透,一肚子歪心眼,就会坑蒙拐骗,农村的老实人呆都呆不下去。”

  之后迁怒于牛德胜,遇到牛德胜,便要大吵一架,不是牛德胜挑唆让他下水,便不会得上这场病,牛德胜必须赔钱。牛德胜说,“自己一个壮年人,结结赖赖不肯下水,还怪别人话。何况是自己打肿脸充胖子不多穿衣服下水,怪得了别人。”

  牛传宝使计,故意牵了头牛,把牛德胜家庄稼踩了,激得牛德胜拿起一根木头到家里来算账,牛传宝见状跑得飞快,一边骂道,如果不是我得了病,一定要打你个老不死你满地打牙。牛德胜本身要停住的脚步,又一次追了上去,但终究年龄大了,追不上年轻力壮的牛传宝。

  如此两家交恶日深,牛传宝日常抱怨嫉恨的对象又多上一家。牛传宝还不死心,天天收看电视上的健康节目,节目上说,身体虚寒,有可能是伤了肾气,筋骨无力有可能是肾虚肾亏所致,于是又买起电视上的汇仁肾宝,可吃了几盒亦没有疗效。

  罗梅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家境一天天跌落下去,牛传宝治病将家里的积蓄淘洗一空,早没有了牛传宝做老板时候的风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