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三章 暗流汹涌雒阳城

北疆的大捷,让久被胡人欺负的汉人看到了我大汉军队对夷狄作战也能打胜仗。

  这次赵云的出征,与其说是赵家的崛起,不如说是士子集团的阴谋而已,只不过老谋深算的杨赐也认为乱世将至,顺势推赵云上位。

  别看刘宏和宦官集团合谋,对士子集团举起屠刀杀得那是一个欢快。

  可是对真正有大名声的士人,他们双方都是不敢加害的,大不了贬斥而已。

  很奇怪的一种现象,文武分家乃至文人压倒武人,是从有汉一代开始的。

  自从董仲舒提出“摆出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文人的地位莫名其妙就高涨起来。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每每说“仗、义、每、多、屠、狗、辈”,是形容武人和市井之人的忠义。

  但是汉代以后,渐渐形成所谓文人的气节、风骨之类,难不成武人就没有么?

  想想看,不说别人,就是赵云的两位岳父,荀爽一气之下撂挑子不干,公然跑到汉水之滨去著书立说,离着雒阳并不远,也没看到皇帝把他怎么的。

  后来,眼看旧日同僚一个个离职的离职,被杀的被杀,老大人灰心之下,在族学的基础之上,发展成为颍川书院,反而赢得偌大的名声。

  其中,皇室没有啥举动,不赞成也不反对,士子集团看来,就是文人的胜利。推波助澜之下,颍川书院俨然成为学子的圣地,甚至是和太学掰腕子的地方。

  可以说,凡是从书院出来的学子,到太学只是镀镀金,想办法家里使点钱整一个孝廉出来,那就是妥妥的编制官员。

  蔡邕那老头更是一块硬骨头,别看他整天埋头编写《熹平石经》,里面的猫腻多着呢。

  宦官集团本身就在和士子集团斗争着,双方应该说到了你死我活的临界点。

  自古文人相轻,也可以说,大汉就毁在文人及其身后的世家手中。

  到了这样的关头,士子集团内部犹自扯皮不休,今日跑到蔡邕跟前说我家的学说是正确的,明日要么明着要么暗中贿赂,就是想让自家的理论被编入石经里面。

  不仅如此,有些还和宦官勾结起来,那可是在朝堂上厮杀得刀刀见血的政敌,也联合向蔡邕施加压力,让他采用相关的派别。

  可是,这老头不,对知识的求证精益求精,惹毛了双方的人物。

  那又如何?灵帝不过是让他流放,后面有一些捕风捉影,说宦官集团要来残害蔡邕的谣言甚嚣尘上,害得通过流浪知道生命艰难的蔡老头一溜烟跑到扬州躲了起来。

  其中,要没有皇帝的宽容,就是你跑到凉州和幽州的苦寒之地,也会把你逮回洛阳抄斩。

ตอนที่ถูกล็อกไว้

สนับสนุนนักเขียนและนักแปลคนโปรดของคุณใน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