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韬慑服了内阁诸人后,接着道:“以后礼部不再负责处理外交事宜。朕决定新成立外交部,专门负责外交事宜,直接对朕负责。鸿胪寺、理藩院等外交机构全部并入外交部。”
外交在未来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比如说现在的世界霸主英国,首相如果发生意外,接替他的第一人选就是外交部长;未来的世界霸主美国,主管外交的直接就是国务院的国务卿。可见在这些霸主国家对外交的重视。新中国刚刚成立是,周总理亲自兼任外交部长,也说明了外交的重要性。
姜韬和贾琏来自后世,自然知道现在大华的周边国家其实都很不友好,根据红楼梦记载,后来南安郡王在南边吃了败仗,敌人不仅从大华身上割了一大块肉,还逼得探春前往和亲,可谓非常屈辱。
姜韬和贾琏还知道,北方草原上的鞑靼人也不安分,多年的和平让草原上繁衍了大量的人口。一到冬春青黄不接之时,他们粮食就不够吃,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到大华来打劫一番。
东北方向的满清一直还保留着小朝廷,现在还有年号。
太祖当年从江南起兵,能把满清赶出中原已经非常不易了。
到了关外,大华的骑兵太少,实在不占优势,让满清逃回了东北。
经过这么多年的励精图治,满清的实力也有了很大的增加。
东边高丽和倭国都不安分,不仅互相征讨,而且高丽还想把大华拖下水。
西域地区回部的大小和卓几乎已经统一了西域,目前也非常不安分,希望能从大华身上在咬下来一块肉。
可以说放眼望去,大华四周举世皆敌!
然而儒教的士大夫们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虚假幻境之中。
外藩使节磕个头说两句好听的话,就认为国家进入了太平盛世、万国来朝,高兴的不知道自己姓啥了,什么话都敢往出去说,什么事都敢承诺。
姜韬和贾琏觉得无论如何不能再依靠儒教之人搞外交了,搞不好国家被他们卖了还能自吹自擂。
所以首辅向姜韬推荐主管外交部的人选时,姜韬否决了,他直接选择了贾琏。
次辅感觉自己不能再沉默了,否则他什么官位都捞不到了。
“陛下,贾琏一介武夫,四书五经都不一定能读通,如何能当尚书啊!?微臣建议由户部浙江司郎中邱明升任。”
次辅貌似现在还没搞清楚状况,郎中只是个四品官,如何能升到部长级!?
姜韬估计他是想人为的降低外交部的品级。如果由正四品升任,那么外交部最多就是个正三品,地位一下就降低了,跟原来的鸿胪寺、理藩院差不不了太多。
姜韬懒得理他,直接道:“你们文官搞外交太软弱了,朕不喜欢。以后外交还是交给勋贵武将去做吧。你说贾琏当不了尚书,那就当外交部部长吧,从一品衔高于六部尚书,不受内阁节制,直接对朕负责。”
这下连首辅都有点不满了,自从太上皇重文轻武以来,这么多年来,国家大小事务就没有内阁不能管的。即便武将、军事他们都能管。
从来都是他们从武将那边夺权的,啥时候被武将夺过文官的权!?这要是答应了,以后难免被文官们戳脊梁骨。
首辅道:“陛下觉得以前的外交太软了,咱们可以换人啊。老臣推荐陕甘总督胡敢当,此人驻守边疆多年,战功赫赫,对待外敌非常强硬。贾琏虽然年轻聪慧,但毕竟没经历过战阵,又不通文墨,万一在礼仪上出了错,岂不是让我大华丢人丢到国际上去了!?”
坦白讲,首辅的话还是有点道理的。陕甘总督经历过战阵,也确实是个强硬派。
但是外交显然不是一味的强硬就行的,还是需要自己来把握这个度的。
连最支持自己的首辅也闹出幺蛾子了,姜韬不得不耐心的解释道:“朕之所以选择贾琏,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国家外交使节都是由贵族担任的,我们应该对等的用贵族来接待;另一方面,朕对目前的外交形势很不满意,一个是太软,另一个是礼部连最基本的远交近攻的外交原则都不懂,朕实在不想再这样下去了。”
春秋战国时代,纵横家都知道最基本的外交原则就是远交近攻,距离自己近的国家都有可能进攻自己,当然要和距离自己远的国家友好交流,然后联合攻击距离近的国家。
在航海技术没有巨大进步之前,两个相距甚远的国家很难发生战争。而陆地边境接壤的两国很容易发生战争。
此时蒸汽机还没有发明,海军主要战舰都是木质的帆船,战斗力差别不大。荷兰当年也是海军一流强国,还不是被郑成功击败了。
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中叶,蒸汽机发明之后,战舰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英国才能很轻松的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姜韬提出远交近攻的外交原则一下就把大学士们打懵了,儒教讲究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都是陛下的土地,哪里用得着远交近攻啊!
当然了,儒教现在还是井底之蛙,他们的普天之下就指的是中原,周边国家都是苦寒之地、蛮夷边地不值一提。
首辅这一年来与皇上合作的还是很愉快的,既然姜韬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他也就不再反对了。不过他提出外交部也要接受内阁的领导。到时候反正他是首辅,不管谁主管外交,他要想插手都很容易。
官位也不能放过。他接着道:“陛下,贾琏毕竟年轻,是否该给他配个副手啊?”皇上毕竟把外交部长的品级太高到从一品了,副手怎么着也得是个正二品啊!这个职位还是很值得一挣的。
姜韬和贾琏一起思考了一下,觉得加个副手也没啥,贾琏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就行了,有姜韬在背后支持,也不怕副手架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