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一百一十二章 感性文学

大三第一学期的课程和大二第二学期的课程一样多,都是十三门功课。具体的课程和任课老师分别是:黄晓露老师讲授《唐宋文学》,周京华老师指导《论文写作》,徐洁莹老师传授《现代汉语语法》,钟军霞老师讲解《当代文学评论》,季长河老师讲述《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黄万里老师同时担纲《外国文学》和《西方文化概观》两门课程,刘蓉蓉老师阐释何为《语文现代化》,孙超越老师剖析《秘书学》,胡蝶老师分享《美学》奥秘,高才生老师解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傅秋悦老师演绎《公共关系学》,吕冬冬老师亲身示范《公关礼仪》。

  十三门课程每周依次推进,十二位老师口若悬河,日夜轮转,星辰交替,时间无声无息来到了二零零六年的十二月初。

  大雪这一天晚上,李经纬看完了《于丹<论语>心得》这一本书,心中感慨良多,于是便写了一篇《感性的<论语>和于丹》。

  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就会在一些繁杂琐屑的事情上花费心机。譬如爱八卦的人就很有可能是这样一种状态,今天看到了谁,听到了一些什么话,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样的,都要和盘托出,有时候还要加点油添点醋,从而让它更有味道一些。

  今天,天气很冷,但太阳整天都坚守岗位,从早到晚没有偷过懒。然而,人心终不似太阳,除了要知道东和西这两个方向外,它还要知晓南和北以及中等等一些方位。已知的,它要循着现象去研究其中的奥秘和规律;未知的,它要努力去探寻能够构成已知的点点滴滴。

  于是,在未知面前,人很多时候会陷入迷惑。惑字,从“或”从“心”,心犹如水面浮萍,根无所系,身无定所,随风而往,遇水而动,或左或右,忽前忽后,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偶尔向内偶尔向外,漂浮不定。

  古人虽有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者不惑。但何为智者?是见仁见智乎,还是无所定义乎?是见饭见屎乎,还是无何奈何乎?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一向尊崇感性。因此,虽知“适而有度”是为人处世的最上乘手法,亦是著文立说的不二法则,但是,如果感性的文章缺乏理性的数据分析,那它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于是乎,“别人骑马我骑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句话似乎无可挑剔。然而,鸡蛋尚有缝隙,此话又怎能百无一疏。细细品味,你就会发现,芸芸众生,“骑驴者”往往多跟“骑驴者”比,而很少跟“骑马者”比,世人常常多跟身边同等身段的人“华山论剑”,因为人贵有自知之明。

ตอนที่ถูกล็อกไว้

สนับสนุนนักเขียนและนักแปลคนโปรดของคุณใน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