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二十一章 片酬大翻天

好莱坞大部分有资格谈票房分成的明星,都无疑是2000万俱乐部的大明星。

  但是在好莱坞,当制片厂和明星谈判片酬和分成时,一向都是以明星以往的票房成绩为参考便准。这也就是所谓的“票房号召力”。

  像是90年代的史泰龙、施瓦辛格等动作巨星,在德国人“入侵”好莱坞时,就乘着东风,狠狠地赚了一大笔马克外汇。

  而像汤姆·汉克斯正式进入2000万俱乐部之前,也曾经凭借《阿甘正传》的票房分成大赚了7000万美元。

  而威尔·史密斯从去年的传记片《拳王阿里》开始,就正式收取2000万的固定片酬,而在今年即将上映的《黑衣人2》以及已经谈妥的《绝地战警2》中,他还将分别享有10%和20%的票房分成。

  所以,票房分成重于固定片酬的思想,从90年代开始,就成为了有志于成为顶级明星的演员们的理念。

  所以即使约翰尼·德普现在落魄成了二流过气演员,But一旦接到A级商业大片,他和经纪人翠西·雅各布首先考虑的还是票房分成。

  “什么叫与票房成绩挂钩的分成?”翠西·雅各布虽然一听名字就能猜到对方的意思,但还是故作不知的问道。

  亨利也不以为意的微微一笑,随即解释道:“很简单,我们火狮觉得,以往纯粹依靠演员过往的成绩来定片酬的方法已经过时了。所以我们将会制定一套全新的片酬和票房分成制度。”

  亨利颇有些大言不馋的话,不由得让翠西·雅各布眼皮一跳。

  从90年代德国人的资本“入侵”开始,以及当时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一波接一波的票房核弹效应,为巨星索要2000万甚至是3000万片酬提供了底气。

  当时一锤子买卖捞得最凶的,大概当属斯皮尔伯格了。

  1993年《侏罗纪公园》的票房加其他利润分成,就让他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地赚到了2.5亿美元!

  这也是让希德从一开始,就不看好梦工厂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开启一家有分量的制片厂,那么就必须使用制片厂经营者的思维去经营这家公司。

  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提高影片项目本身的利润率,就像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家公司应有的经营理念一样。

  但是斯皮尔伯格等人,本身就是好莱坞大制片人、大导演以及大明星制度的受益人。不管电影有没有赚钱,制片厂有没有赚钱,他们作为电影项目的核心掌权者,首先只会考虑自己捞了多少钱。

ตอนที่ถูกล็อกไว้

สนับสนุนนักเขียนและนักแปลคนโปรดของคุณใน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