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二十三章 木牛流马(九)

显然,在皇帝看来,太子给出了一个明显的错误答案。

  当然不是说这个问题是个陷阱,比如说正确回答应该是不修铁路之类,这当然不是。

  不过这个错误回答,只是让皇帝内心嘀咕了一番,慨叹一下儿子还是太年轻、太幼稚。幼稚这玩意儿,和年龄关系不大。

  而这背后折射出的,则是实学派和传统派的严重割裂。

  问铁路,给出的回答,都是新学派的那一套东西,因为传统派根本不懂这玩意儿,之前也并未研究。但实学派的脑回路,相对于传统思维,又过于奇葩。

  这种割裂的本质,是对社会的理解出现了巨大的分歧。或者说,对大顺的天下应该什么样、未来什么样,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在皇帝看来,能真正把传统和新学结合起来的人,朝中真没几个。

  而现有的这几个,皇帝也基本上不可能让他们去做太子党,不敢。

  皇帝倒是也不怪太子,或者说也没有因为这一番话就会太子失望。

  毕竟太子长在宫中,而这些年大顺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太子小的时候,传教士还能出入宫廷为官,教授一些实学学问。

  等成年,就迎来了最严厉的禁教风潮。

  太子第一次监国的时候,大顺还在和北方的罗刹、西北的准噶尔开战,那时候还要担忧东北地区的危险,考虑怎么防止一个拥有大平原、靠近朝鲜、挨着蒙东的潜力地区再出现一波新的反叛势力。

  而现在,大顺的整个战略重心都移向了南方,舰队已经西出马六甲,大有再下西洋之势。

  太子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大顺南北方之间的联系,还是靠大运河。京城的粮食,还需要南方的稻米沿着大运河北上,每年国内开支的重中之重,还是漕运、河工。

  而现在,南北方的联系靠的是海运,实际上京城如今也不怎么吃江南米了,甚至于到底吃的是哪里的米、哪里的麦,自己都不清楚。甚至于京城已经产生了一种“大米和麦子就是粮店和粮库里长出来的、只要有银子就能要多少有多少”的错觉。

  太子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读到木牛流马的时候,以为那是神话。

  可现在,木牛流马不再是神话,人不食、马不嚼的车,已经出现。

  这一切的变化,都在二三十年之内。

  皇帝是从头经历到尾。还有一个改革助力是个“大忠臣”,既理解传统也精通实学。

  饶是如此,一直到几年前松苏大阅,皇帝才真正确定了日后大顺李家该怎么办的路线,并且将这一套东西逐渐在头脑里琢磨成型。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