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一百三十二章 科举之殇

限制住李九州的,是方方面面的因素,从政治上来考量,李九州不愿、也不能做反贼。

  来了大明他才知道,这个名份有多重要。

  法理上来讲,李自成在打进北京之前,就是个百姓。

  虽然明末的名份不如里子值钱,但是李九州并不缺里子啊!

  好家伙,手下多少人给他效力呢!

  就拿榆林的两位封疆大吏来比对,吴自勉、张梦鲸手下有些这个忠心的下属没有?

  吴总兵肯定没有!

  张梦鲸手下是有的,但是没有李九州这样的多!

  毕竟张梦鲸,那就是穷字的代名词!

  儒家官员就是这样,他们太拧巴,不是说儒家这个学说不好,也不是说这些人本来拧巴。

  是儒家的学说,又加上这些人,就拧巴了。

  大明怎么让平民上升呢?科举。

  科举考什么呢?八股。

  八股的内容是什么呢?

  它以对儒家经典的记诵为主,或以对当前国家统治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主(对策、对时务策),或以文章写作水平的高下为准。

  考试内容是考试指挥棒能否发挥正面作用的关键。

  随着宋代以后,统治阶级的知识水平和从政能力开始飞跃。从而意识到,思想对巩固王朝统治的重要性。

  以《四书》为代表的程朱理学,是古代政治家、思想家长期摸索出来的统治理论。

  明朝科举考试基本内容,开始是《五经》、《四书》并重,后来逐渐发展成主要根据《四书》成绩录取。

  这事儿就草了蛋了!

  李九州是会背诵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先生的字里行间,一个刻苦求学、穷且志坚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那种奋斗、那种煎熬、那种辉煌。

  可惜了,在大明,送东阳马生序被读书人们都快看烂了!宋濂先生生活在明初!他经历的穷困,主要是元到明初的磨难。

  也就是说念书虽苦,但是宋濂先生大概是没有实在饿过肚子。

  问题恰巧出在这儿,明末的读书人,他们是要饿肚子求学的,而且笔墨纸砚也不比几百年前便宜。

  你说一个穷汉子,打小儿自家穷的要命,念书是老爹老妈拖着躯体唯一的希望了,心理负担特大。

  学吧,哪怕是天才,比方说后世能考上清华的才学。够可以了吧?

  放在大明狗屁不是,大明的科举,但凡是个年轻的举人,那都不是清华的难度。

  那™是高达的难度。

  考的不是看你会不会,而是看你能比别人好多少。

  后世的国考也是类似的选拔性考试,问题是大明有那么多的岗位吗?

ตอนที่ถูกล็อกไว้

สนับสนุนนักเขียนและนักแปลคนโปรดของคุณใน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