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765、四十年不动摇

“目前,我们和北极光创投共同投资了两家公司,都是半导体领域的企业,分别是研发储存器芯片的兆易创新和研发手机芯片的展讯通信。”

  看着夏景行,付绩勋汇报道:“这两家企业的创始人和邓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清华出身,美国留学,硅谷从业,回国进军半导体领域。

  我最初还以为是偶然现象,认真研究过后,发现是一种必然。

  为什么这么说呢?

   1956年,中国提出向“科学进军”,把半导体技术列为发展重点。

  次年,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创办了半导体教研组。

   1980年,清华大学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微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又组建了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

  在中国,没有哪所高校在半导体的研究历史和研究底蕴比得上清华。

  展讯的创始人陈大同和武平,都是清华电子系最早毕业的一批博士,两人分别为77级、79级。

  然而,他们博士毕业时,中国工业技术还很落后,没有资金和设备,微电子专业几乎无从着力。

  在“学了些东西但用不上”的茫然中,他们都随大流出国了。

  在斯坦福读完博士后的陈大同,1995年加入豪威科技,成为创始人。

  陈大同形容当时的团队,“80%都是华人,华人里面80%都是留学生,留学生里又有80%是清华毕业生”。

  在美国的创业土壤中,清华班底的豪威成为第一个把CMOS图像传感器变成产品的公司,并于2000年12月登陆纳斯达克。

   1999年,国家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业内称之为“18号文件”,大力鼓励海外高科技人才回国创业。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武平、陈大同、朱一明他们都回来创业了。

  他们本身大学就学的这个专业,在硅谷也都是在半导体公司上班,回国了还有清华的校友圈做支持。

  所以,说清华的学生撑起中国半导体半片天也没说错,因为事实就是这样。”

  夏景行笑着点点头,“你的看法没错,不仅是半导体,硅谷的互联网,很多员工也来自清华。”

  前世有学者说硅谷有2万多清华学生,数据一点不假,因为真有这么多。

  “是的,如果我们要大力投资布局半导体领域,一要抓住人才,二要改善就业环境,三是资金。

  人才,首先我们要留住,其次争取还要做到回流,甚至还要去挖一些非中国籍工程师。

ตอนที่ถูกล็อกไว้

สนับสนุนนักเขียนและนักแปลคนโปรดของคุณใน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