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记者们的问题抛出脑海,李一白一行人也开始徒步前往拍摄场地。
虽说为了外景漂亮不穿帮不能离公路太近,但,为了节省制作团队的体力和精力,这个拍摄地他最终也没有选得太远,离这边也就一公里左右。
转个弯,徒步十几分钟就到了。
还没走进,李一白就能感受到这个地方的风景的确很有特色,花香四溢,绿草丛生。
正前方置景组已经搭好了一座秋千架,侧后方有一根长绳,明显是两场不同戏份的道具。
不顾,他们也只是稍微看了一眼,也没有多余心思继续欣赏风景。
刘包子要迅速去化妆师那里补妆准备拍摄。
胡子和马忠骏则准备和李一白一起找摄影指导于珉商量具体拍摄事宜。
在此之前,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先找自己的助理拿到剧本,一边走路一边仔细看了起来。
这是小龙女下山前独自思念杨过的镜头,大概在八到九集左右,基本上就是个纯过场,没什么难度。
要是从杨过的主视角出发,这场是不应该拍的。
之所以会拍,主要是为了丰满小龙女这个人物。
他照着前世的记忆,依旧给小龙女设计了一段刚刚下山时不同世事“吃霸王馒头”闹笑话的戏。
但,选择切入的时机和方法是个问题......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概念了,从小说转换成电视剧,其实最大的难度就是视角切换。
小说文字的视角往往天马行空,切得又快又准。
就算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只要写得好,读者也能迅速代入。
但画面不行,因为太具体,两边的道具,布景完全不同,你突然从一件事切到另一件事,或者一个人转换成另一个人,中间如果没有产生关联,观众一定会一脸懵逼。
次数多了,或者切换过快,就很有可能让观众产生厌烦感而换台。
事实上,有很多看起来会大爆的剧最终收视不佳就是因为犯了这个毛病。
因此,聪明的导演都会想办法搞定这种视角切换造成的潜意识逻辑混乱。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镜头对准一个人的眼睛不断放大,放大到只剩瞳孔,之后再逐渐缩小,这时候主人公已经变成另一个人。
如果是事情,就拿构图或者环境做文章。
构图一致,或者一盏灯,一个天黑,一朵白云,找共同点和关联点。
还有一种最简单,适用范围最广,且用得最多的办法:台词关联。
在画面转换之前告诉观众下面会演什么,比如上一场戏的角色提到一个名字,下一场戏就演被提到的这个人~
以上都不行?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