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一百六十节 申城(3)

上海进行这些产业的时候,李慢侯并不在上海,而是制定了计划表,派人按部就班去做的。他根本走不开,战争都还没结束呢,他离开海州就是擅离职守,自己也不可能放心。

  海州的发展瓶颈很快就到了,基本上关税收到三十万贯的水平,就停滞不前。哪怕李慢侯订立的进出口规则十分宽松,给了海商最大的自由,但有通州这些后起之秀模仿下的竞争,海州的极限很快到头。

  而且很可能会慢慢下滑,因为登州、胶州也已经开港,已经开始截留海州到高丽的贸易路线。甚至开始截留海州跟辽东的销赃贸易份额。海州的地理位置真的太不利了。北有山东,南有江东,港口区位都比海州好了太多。

  李慢侯推动起来的大航海经济,惠及不到海州,海州只能作为一个内贸港口,为其他海港提供货物,成为大港口的腹地。论区位优势,甚至不及涟水军,至少哪里还有淮河流域作为腹地,只可惜黄河南流,扰乱了淮河水系,这个优势也很难发挥出来。

  当然海州要穷也穷不到哪里去,海边有盐场,内地大平原,水道纵横,交通便利,五百万亩土地,人口不到二十万,人少地多,而且灌溉系统发达,沃野千里,可以做到富庶,但很难发达。即便到了工业时代,这里大概也会发展滞后,因为缺乏煤铁资源,也很难成为工业中心。

  就在李慢侯为自己辛苦经营数年的海州的前途,有些忧伤的时候,市面上突然涌入了一批白银,让李慢侯短暂的动心。

  尽管在市场上抛售白银的势力做的很隐秘,如同走私一般,但李慢侯还是掌握了情况,因为大量白银涌入,市面上其他货币都会受到影响,铜钱陡然紧缺,连盐票、粮票的价格都抬高了。金价也在涨,就是白银在下跌,不用查就知道有人在抛售白银。

  突然抛售白银,除非是手里的银子多的没处花,否则这种贵金属一般都是储藏起来的。

  李慢侯明白,按照自己的消息,福建人在日本找到了银矿,并开采出来了。特意找到海州这个自由,又偏僻的地方抛售,目的还是走私铜钱。然后带去日本采购货物,冲抵跟金沙等日本高值产品的逆差。

  李慢侯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专门负责采集从每一艘日本返航的商船上的信息,这让他了解了大量日本的情报。日本此时的情况,落后到跟李慢侯的常识有些冲突。一方面大化改新模仿唐朝,建立了中央朝廷机构。李慢侯还以为日本已经进入封建时代,跟高丽差不多。但社会发展这种进程,比想象中要复杂的多。日本人揠苗助长的结果,并没有让他们的社会进程直接拔高到唐朝的水平。

ตอนที่ถูกล็อกไว้

สนับสนุนนักเขียนและนักแปลคนโปรดของคุณใน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