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一直以来,都是老老实实做事的循吏,加上才学好,老成持重,王宁安才把他放在了大宗伯的位置。
不过苏辙还真在军务上面下过功夫,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王宁安有一次喝醉了酒,就在苏八娘面前胡说八道,说他的老丈人,还有两个小舅子都是嘴炮功夫,光是一篇《六国论》就漏洞百出,贻笑大方……
事后,苏八娘愣是一个月没搭理王宁安,后来传到了苏家,三苏父子,反应倒是各不相同。
比如苏老泉就摇头叹息,他的女婿苦心谋划多年,终于拿下了幽州,人所共知,和他比起来,自己也的确是不值一提老朽,何必纠结呢!他还把女儿教训了一顿。
苏轼很大方,不如就不如,有本事比别的东西,比如吃!老子没的怕的!
唯有苏辙,他把父子三人的《六国论》都摆在面前,又从皇家武学院弄了一份教材,仔细研读……等读完之后,他喟然长叹,果然,父子三人都是太书生了!
比如苏老泉,他把罪责归咎在“赂秦”二字,无非是讽刺朝廷以岁币换和平,可是和王宁安接触之后,他才真正明白,在经济战之中,大宋只是失去了面子,却保住了里子,每年几百万的顺差可是真金白银。
再有,大哥将重点落在养士上面,因为只要牢笼才俊,使这些人不在民间作乱,天下就能长久。
可问题是朝廷上龙多了不治水,就拿这些年来说,就是名臣太多,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内斗上,一个心术不正的宰执,绝对能祸国殃民,远胜过一般的毛贼万倍。
还有,苏辙自己则是强调六国要团结,可试问明明是六国,怎么可能团结!就拿眼下的朝局来说,一味强调团结,就是什么改革都做不了。
唯有大刀阔斧,大开大合,不想得罪人,永远做不成事情!
苏辙憋了很久,他觉得要彻底抛开家学,放弃文人的浪漫,真正研究一些东西……坦白讲,这几年不声不响的苏辙,才是三苏当中,进步最快的。
“我觉得此时是拿下辽国的最好时机!”
“原因有三:姐夫刚刚主持,荡平了东南世家,朝廷上下如臂指使,铁路畅通,南北货运效率提升万倍,我们有实力,而且正好以战争刺激经济!”
王宁安听得很认真,“说得不错,继续讲。”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