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在何不食肉糜没有出现之前,嘲弄皇帝最好的一个笑话。
这句话的出处是来自文景之治的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的父亲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刘恒是汉高祖的第四个孩子,刘恒的母亲薄姬,并不受刘邦的待见。年仅七岁的汉文帝刘恒就被封为代王,分封到了边陲之地。
而就藩之后的刘恒,恰好躲过了吕后闹的那些乱子,安安稳稳的活过了吕后统治时期的黑暗时代。
突然就被周勃从藩国拉倒长安,做了皇帝。
他本身没有经过皇室培养,也没有做皇帝的野心,做事事事垂询臣子,广纳谏言。
吕后乱政,从上到下的乱象,因为汉文帝的无为而治,反而安稳了下来。
而当时吕后乱政导致一批贤臣被贬斥。其中就有贾谊。
而汉文帝刘恒在未央宫的宣室殿,询问大臣们被贬的贤臣,而朝臣们都说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无与伦比。
而刘恒把贬到长沙的贾谊,召回了京城,汉文帝召见时,双膝挪动靠近贾谊,连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这本是一出君臣遇合的美谈,奈何汉文帝刘恒召见贾谊,既不问苍生,也不问社稷,更不问国策,因为刚刚方受厘,举行了祭祀,接受了神的祝福。
两人谈到半夜,只是在谈论鬼神之事,成为了历代文臣们嘲讽皇帝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最后还被李商隐写成了诗词。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只不过,因为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太过深入人心,再次刷新了皇帝的下限,导致何不食肉糜代替了不问苍生问鬼神。
取代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正是赵桓的臭弟弟赵构,一手作出来的搜山检海。
赵桓很顾忌自己的身后名,他考虑再三还是同意了建造祈天台,来对灾区百姓祈福。
大宋的百信信这个,他不祈福才算是咄咄怪事。
赵桓一路急行,回到汴京时候,甚至连城都没入,先去城外的忠魂山祭祀了一番。
这里埋葬的是陈留门的汴京军民,赵桓每次出门或者回到汴京,都会赶往忠魂山祭祀,盯着那数万个名字,扪心自问。
自己做的事,朝政,是否亏欠他们。
这是赵桓自省的习惯,他不认为自己有多么英明,也不会因为朝臣们拍了太多的马匹,飘到天上去,忘记自己的根基到底在哪里。
สนับสนุนนักเขียนและนักแปลคนโปรดของคุณใน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