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四百八十四章 情与义

到吴世美的《惊鸿记》,就出现了重大的突破,那就是梅妃形象的设置。梅妃形象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李杨爱情故事中的二元模式,而变成了三元模式。

  比如《惊鸿记》中的梅妃是作为与杨玉环对立的形象出现的,她清雅脱俗,在作品中,李杨代表了世俗享乐的追求和对情欲的放纵,而梅妃则代表了对高雅情趣的追求和对情欲的合理节制。

  作者后来把唐明皇和梅妃设置为重逢,在一个方面就表现了对于情欲节制的思想,为梅妃立传。

  同时,李白等文人形象的增加,也使得自己的不平之气得以抒发和寄托,梅妃因其自身品格的特殊性也有一种文人的寄托在其中。

  除此以外,作品中海出现了众多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在剧中的感受和言论成为一面面镜子,既反映出剧情的发展,又映照出剧中主角的性格特征,因而在揭示主题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首先是宫女和高力士等,他们既是宫中生活的真实见证者,同时作者又借这些人之口写出了自己的感情。

  其次是士兵、郭丛谨等下层百姓。

  因为这些士兵不同于《梧桐雨》中忠君爱国的军士,他们不愿意追随唐明皇,因为他们一方面思念家乡,一方面认为是唐明皇自身的原因导致了李唐王朝的崩溃。

  而郭丛谨等百姓出于对李唐王朝的忠心,不愿接受贼胡的统治,纷纷赶来留驾。

  所以郭从谨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对明皇直言进谏,指责明皇误宠奸贼,用人不明之失,使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也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由于《长生殿》中的主题之一就是李杨二人的真挚情感,对于《惊鸿记》中出现的梅妃,不再做具体的描写,而是把她作为李杨二人走向真挚情感的一个重要步骤。

  也就是利用杨玉环对梅妃的嫉妒之心来写二人的感情,而李杨二人在经历了杨妃嫉妒姐姐被遣,又被复召,后因识破唐明皇私见梅妃,主动请遣,二人最终真心相许,达到了感情的一致。

  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对于梅妃的形象,她已经变成了一个配角,不再是李杨之恋的三元之一。

  而对于《惊鸿记》中出现的小人物,《长生殿》中也同样有所描写。

  他们所起的主要是见证兴亡的作用。

  既有楔游之际的村妇丑女,又有偷曲的士子李暮;既有进果之际看守农田的农夫,又有丧生马蹄的算命瞎子。

  既有献饭的野老郭从谨,又有流落民间的乐工李龟年,既有拾袜生财的王嫲嫲,又有看袜的女道姑,既有寄身道观的永新、念奴,又有听弹词的山西客。

ตอนที่ถูกล็อกไว้

สนับสนุนนักเขียนและนักแปลคนโปรดของคุณใน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