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四百八十三章 历劫无生死

就像前面说的,李杨题材本身的审美多义性再加上不同时代下的不同审美接受,,因此才形成了多重视角下的李杨悲剧,使得李杨故事这部历史留下的“作品”,在不断被接受、被创造中获得新的生命,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机。

  当然,除了上面说的众多原因外,还有李杨爱情故事在戏曲文学中的本事流变过程及其原因。

  因为我们在探讨了李杨爱情为何能够拥有巨大的生命力得以渊源流传之后,我们还必须继续来考证一下李杨爱情故事这一题材在戏曲文学中的流变过程。

  并以元代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明代吴世美的传奇《惊鸿记》和清代洪昇的传奇《长生殿》为例探讨李杨爱情故事在戏剧文学中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而涉及到这方面的比较好的论文主要有钱叶春的硕士论文《李杨之恋的文化阐释》,以及复旦大学杨静的硕士论文《<长恨歌>与李、杨题材古今戏剧的研究—以主题演变为中心》,和程芳的硕士论文《李杨爱情故事的承传与流变》。

  包括张帆的硕士论文《在流转中永生与超越》,孟繁树《戏曲史上的“李杨戏”》,刘荫柏《从历史、传说、文学艺术到<长生殿>剧成论考》,叶海英《从历史传奇到爱情神话:论七夕故事在<长生殿>中的原型作用和象征意义》等。

  像是李杨爱情故事的本事和在戏曲文学中发展情况。

  因为对于李杨爱情故事的本事考证,就必须从唐人的史料和小说记载开始。

  这里可以给大家说一下,关于唐代李隆基和杨贵妃两人之间爱情故事主要的史料和文学作品有《旧唐书-玄宗杨贵妃传》、《新唐书-杨妃传》、郑处诲《明皇杂录》、郑萦《开天传信一记》、温舍《天宝乱离西幸记》、宋巨《明皇幸蜀记》、郭提《高力士外传》、姚汝能《安禄山事迹》、李德裕《次柳氏旧闻》(一名《明皇十七事》)、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段成式《酉阳杂俎》等。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

  此外宋代《太平广记》卷20引《仙传拾遗》记载了相关故事与传说,乐史的《杨太真外传))两卷,综合了一前人的笔记和传奇,是李、杨故事的集大成者,尤其是有关杨妃之事,所载非常详细。

  到了宋以后,在汁梁和临安等地的瓦舍勾栏里,说话人也开始讲说李隆基和杨贵妃故事。

ตอนที่ถูกล็อกไว้

สนับสนุนนักเขียนและนักแปลคนโปรดของคุณใน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