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四百七十一章 规矩与由来

当然,说了这么多,其主要目的还是让大家了解一下戏曲历史的由来,特别是传统戏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案头”与“场上”之争,而戏曲演员(也即传统所谓的“优伶”)的“二度创作”正是实现案头戏曲文本向场上戏曲演出转化的中介,这都是大家很少了解的。

  包括对优伶的关注,自戏曲形成之初便延续至今;然而由于种种社会原因,在传统的戏曲阐释语境中,涉及到优伶的部分往往停留在对优伶身世生平的描述以及对其形貌容止的月旦品评上。

  其代表如元代夏庭芝《青楼集》以及后来的《日下看花记》、《名优类志》、《清稗类钞?娼优卷》等,直至今日这一传统仍时而鼓其余波,其著者如津津乐道于旧时梨园见闻的章诒和《伶人往事》。

  正如郭英德《明清传奇史》中所说:“一般‘行家’观众,即士夫豪客„„大多看重的是演员俊俏的扮相、文雅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

  以及施叔青《西方人看中国戏剧?序》中所说:“这般所谓懂戏的人,他们去看戏,往往是带着消遣的心情到戏园子捧角,并没有下功夫真正去研究。”

  20世纪以来,随着王国维等前辈的大力提倡,戏曲研究早已摆脱其长久以来被视为“小道”的处境,呈现出蒸蒸日上之势。

  然而由于资料的不足和零散,对戏曲“优伶”这种活态文化现象的研究一直未能受到与其价值相对称的重视,近年来研究成果虽日益丰富,但从整体上看深度仍然不够。

  综观学者的各类论著,各类涉及“场上”的戏曲史论著作中往往会设专章论及优伶,也出现了一些以优伶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论著和论文,研究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对优伶史的梳理、对历史上优伶生存状态的探讨、对优伶组织形式和演出体制的研究、优伶性别的专题研究以及优伶活动对戏曲发展风貌之影响研究等方面。

  主要方法乃是对文献史料的整理归纳,时而亦有人类学、人才学等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兹分几个部分予以综述。

  对优伶史发展变迁的历时性梳理是优伶研究中最基础的工作,一般的戏曲通史和戏曲断代史著作中均会设专章论及,专门的优伶史研究代表作为1995年先后出版的孙崇涛、徐宏图《戏曲优伶史》与谭帆《优伶史——优伶从分散走向聚合》两部优伶通史,以及王宁分别于2003和2005年出版的《宋元乐妓与戏剧》和《昆曲与明清乐伎》两部优伶断代史。

  另外,像是通俗读物《黑二十四史》的第二卷《优伶史妓女史》,亦涉及到优伶史。

ตอนที่ถูกล็อกไว้

สนับสนุนนักเขียนและนักแปลคนโปรดของคุณใน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