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五百四十二章

而且他评论叙述,比如说高鹗的后四十回吧,好坏是非是以符不符合原著的伏线为标准的。

  你看这个重要不重要,太重要了。

  那么你们就要说了,什么叫伏线呢,就是打开书一开头处处句句里边都有埋伏,里边藏着东西。

  那表面上是一层意思,但一细想,它这个是指那边,伏在那里,埋伏在那里。

  这个手法贯彻了全书,鲁迅先生一眼就看出来了,而且明白指出来。那些我刚举的蔡、胡、俞都不讲这个,好像对这个不太敏感,或者说也没有把它当回事。

  这个伏线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艺术,这个艺术很特别。

  蔡义江先生人认为处处都写月色。

  你看,它是月色就是月光照下来的情况。这一点很重要。请你们注意,律诗的题目跟内容要扣得非常紧,写月亮与写月色是不一样的;你写月亮的话,月色只能够顺便带到,主要还是讲月亮,如果写月色只是写月色。

  但是,薛宝钗也有话:没关系,多写几首就好了,诗啊,本来就是从胡说来的,从胡说八道来的。

  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第一佩服薛宝钗,第二就佩服曹雪芹。多大的胆量讲这句话,诗是从胡说八道来的。

  也就是如果诗没有胡说八道的胆量,你就不能领会它的好处。

  此外有人说所以到她第三首的时候就“博士”毕业了。

  对此蔡义江先生解释说写三首,实际上这个过程三十首未必写得这么好。

  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可以看到,她的第一首充其量是初中水平吧,第二首达到高中、大学水平,第三首也不是博士生水平了,那简直是个老诗人了,那写得够好的了。

  简而言之,也就是一首写得比一首好,简直是天才,写诗方面不可多得的人才。

  包括曹立波先生也是便是的确我们是更加欣赏第三首的,因为:“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就连他也比较喜欢,并且老先生解释说,他是比较喜欢中间这两联,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嘛。

  那么颈联和颔联这两联,四句对仗是非常工整的:“一片”对“半轮”,“千里白”对“五更残”。

  另外,下一句呢:“绿蓑江上”对“红袖楼头”,“秋闻笛”对“夜依栏”,对仗很工稳。

ตอนที่ถูกล็อกไว้

สนับสนุนนักเขียนและนักแปลคนโปรดของคุณใน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