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五百四十三章

当然了,还有人说,就是作为曹雪芹来说,他的诗词曲赋受到前代的,比如说汉乐府,或者魏晋诗体、诗风的影响。

  因此这方面,也有人请教过蔡先生,问他能不能结合具体的情况,比如说,大观园女儿的,或者说是宝玉、黛玉的诗,来说明一下曹雪芹的人物的诗歌,在承继前代的诗风上怎么样演化。

  对此蔡义江先生解答说,曹雪芹写《红楼梦》里面人物的诗,还有一个考虑,除了每一个人物的个性以外,他是写一部要推广的小说,要普及的小说。

  这些人物大多数没有很丰富的生活经历,譬如说,上过战场,出过边塞,或者打过仗,或者其他什么,这些不是他小说的内容。

  她们都是关在一个大观园里面,要合情合理地写她们的那些情理的话,他要找出一种体裁,最符合这个人物的,不管这种体裁里面各有不同,这个小说的普及性他会考虑到。

  所以,老先生觉得小说里面,像林黛玉写的,除了大家一起写的那些《咏菊花诗》、《咏白海棠诗》,这些诗也是反映当时清代普遍的那种文化的氛围。

  而这种现象以外,特别是林黛玉自己写的,譬如说像《葬花吟》或者叫《葬花词》,《秋窗风雨夕》,还有《桃花行》,这些他都采用了一个体裁,叫“初唐体”。

  那么就又有人会问,“初唐体”是什么体呢?

  简单说来,是初唐的时候的歌行,七言歌行的形式,这种形式最适合于普通人的接受。

  也就是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讲流行歌曲。

  的确,是流行歌曲,不是高雅艺术,是流行歌曲,大家一看就能懂的。

  题材不出于离别、相思,很符合这些女儿们的心境和情绪,岁月容易流逝,人生短促,就是这些题材,全是这些题材。

  曹立波先生也对此表示,《红楼梦》里边的诗词,它实际上有深厚古典诗词的底蕴的。

  比较典型的,我们很喜欢的,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就是林黛玉的《葬花吟》,还有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

  这两首诗,实际上就是刚才蔡先生讲的,模仿“初唐体”比较典型的两首。

  那么,初唐时期,大家知道有两首比较著名的七言歌行,一首是初唐的压卷之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还有一首,也是大家熟知的,可能诗题不太熟,但诗句很熟,那就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那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就是初唐时期的刘希夷。

  这首诗的名字叫《代悲白头翁》。

ตอนที่ถูกล็อกไว้

สนับสนุนนักเขียนและนักแปลคนโปรดของคุณใน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