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堪在瀚海大学盘桓几日后便离开了,他带着自己的亲卫队从陆上向东走去。
此时,在海参崴周边,已经有三条道路修建起来了,一条是向西直达珲春,另一条就是尼堪眼下行走的这条。
剩下那条,自然是北上双城子的啦。
一行人先向北行走约莫七十里,接着转向东,约莫三十里后再转向南,向南行走七十里后再转向西,再向西行走七十里后,一个辽阔的海湾便呈现在众人眼前。
佛林湾,后世俄罗斯的纳霍德卡湾,其西南角的港口,这一世叫做佛林港,后世叫做纳霍德卡港的,是俄罗斯在远东第一大港,若不是其海湾的出入口太过宽阔(二十里),不便于防守的话,其优越性还在海参崴之上。
这里由于受到日本暖流的影响,在后世就算在最冷的一月份也只有一些薄薄的冰层,而在现在这个时代,由于小冰河期的影响,冬季还是有一层约莫两公分后的浮冰,这样的冰层,其实用人工就可以消除了。
受到后世海参崴的影响,尼堪一开始对此地并没有重视起来,后来见到无论是黑龙江上的黑城、伯力,抑或海参崴,冬季的冰冻期实在太长了,完全不利于船舶的航行以及建造。
最后还是在孙佳绩的建议下重新将视线投向佛林港。
这一投便一发不可收拾。
佛林河发源于锡霍特山,长约两百里,沿途森林茂密,云杉、冷松、冷杉密布,此时锡霍特山的居民,也就是大小窝集的东海女真人的发展水平在经历了高句丽、渤海、辽国、金国等好几个国家后,已经大大优于大洋一端的印第安人了——至少开始使用铁器了。
饶是如此,他们对于遍布锡霍特山大量优质木材的利用还是少得可怜。
也是,随随便便胸围一米,高达二三十米的大树不是他们手里的短刀可以撼动的。
不说对于有了专门用于伐木的大斧、抹了油的大锯的大夏帝国来说,一切都不是问题。
发现佛林港后,工部的人还专门沿着佛林河的出海口一直向北向上溯源,一直到源头,在长达两百里的河道两岸密布着大量的船材,按照船坊木工的说法,就是这两岸的巨木,再建造像第一舰队(九艘大船)那样的船队十个都不成问题。
何况还可以利用不亚于绥芬河的佛林河水道放排呢。
于是,在三年前,尼堪便计划将黑城、伯力的船坊大部分搬迁到此地,原本黑城和伯力的的船工加起来有近一千八百户,最后只在两地各留下一百五十户,当然了,也是陆陆续续搬迁的。
Apoie seus autores e tradutores favoritos em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