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教育了一通,刘钰估摸着皇帝这是准备堵住自己的嘴。
至少,不要把苏南的一些税改经验,趁着这一次就要推行全国。既然你连钱银兑换的问题都不能保证“制天命而用之”,又怎么敢保证别的就一定行?
既说不要急躁,又说什么那些大臣也有和你一样的对未知的恐慌,可偏偏又说盐政改革配合小钞改革就这么定了,那也便是说暂时就仅限于此了,不要再扩大了,包括苏南的一些看起来非常有利而暂无弊端的如亩税一条鞭法之类的改革,就先消停一下。
刘钰心想自己本来也没指望能迅速把一些政策推向全国,你便是不说,我也不准备这么干。
以史为鉴,盐山、宁波都搞得挺好的青苗法,推向全国不也出大事了吗?
“陛下教诲,臣自谨记。”
“除此之外,臣还有一事要奏……”
借着改革这个话头,刘钰说到了治理淮河的事。这里面毕竟还牵扯一个“下南洋”的人口问题,而且物资都是要从长江口那起运。
所以刘钰借着这个由头,主动提出来了要帮助协调那几个县的百姓征发问题。
这种大工程,根本不能指望当地县官,他们管不明白这么大的工程量。必定需要有人出面来协调的。
黄淮都督管的还是那些厢军,并不能全管地方的事。
应该说,从后勤转运、身份地位来看,刘钰似乎是做这件事的完美人选。
但皇帝听完了刘钰的“计划”之后,就隐隐感觉到有些不对了。
刘钰的计划,如果是别人说出来,皇帝也不会感觉有什么不对。
无非就是皇权不下县,所以各地的乡绅要承担起组织百姓的重任。
那么,可以采取承包分片制,每个乡绅负责在农闲时候,调动本地人口,承包一定的河段范围。
在此期间,朝廷会把补给、粮食、工具等分发给乡绅。简言之,就是乡绅承包制。
这个想法在大顺很正常。
但被刘钰提出来,就大为不正常。
刘钰对乡绅是什么态度,皇帝也算是略知一二,不说仇恨吧,至少是不信任。
而且皇帝也听说了关于下南洋事,刘钰和那些乡绅之间闹出来的一些不愉快。
皇帝听完,就感觉到有些不对,眼睛不自觉地看了一眼一旁挂着的黄淮地图,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刘钰。
待再看了几眼地图后,心里忍不住道:“妙!妙!妙极!朕叫他多读书,竟真读了,至少这郑伯克段于鄢,引蛇出洞的手段,倒是真有了些心得!”
“如此一来,半数下了南洋,半数得了土地,自此,淮地无忧矣!”
Apoie seus autores e tradutores favoritos em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