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二百二十六章 王远志的改变

而就在外面黎文海率领红旗军一路势如破竹收复失地时,作为后勤主官的王远志却是犯了难。无他,如果按照一个镇一个镇的摊派下去,遵义这里拿不出那么多的官员。

  不仅如此,需要管理的摊子忽然扑得太大,很多问题也显现了出来。以前只是一个小小的遵义府还好,如今需要他操心的可是大半个川蜀之地。

  无奈之下的王远志,只得来找他认为的主意最多的黎安明。

  自从黎安明伤重醒来后,遵义就大变了模样,这一切王远志都看在了眼里。

  “见过知府大人。”见到王远志到来,黎安明连忙礼节性的拱手见了一礼。

  黎安明先前因为王远志是东林党人,所以对他有种天然的厌恶。不过经过两年多的观察,他看的出来,王远志此人是有抱负的。

  其实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哪个不是心怀国家社稷,天下苍生?至于为什么变成了如今这般模样,不过是环境所致而已。

  “读书只为稻梁谋”,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从小接受的文化教育决定了他们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常常把七尺之躯和经邦济世连在一起,把一己之力与家国兴败连在一起。十载寒窗,饱读圣书,小时候种下的价值理念生了根,就可能是他们一辈子的行动指引。

  然而还有一句话,常言道: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特别是处在明末这个党争不断的时代里,太多的读书人是没有选择的,你不朋不党,就会和那些党派人士格格不入。

  正所谓老大老二打架,会把老三给打没了的。同样,在朝堂党争中,不朋不党的官员,往往会被党派官员给先收拾掉。

  如今庞大的文官机制把读书、科考、出仕紧紧串联为一线,培养了一大批忠于文人利益的门前走狗,当然,还有一些满腹经纶也满腹傲岸的高士,明辨善恶忠奸是非,自然不会低头驯服。

  黎安明了解到,王远志虽然是东林人士,不过他能在福建为了百姓的利益而去怼其他官员,后遭报复后又心甘情愿的到遵义这个文人眼中的化外之地来为官,自然是因为满怀抱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庙堂是权力的聚集地。庙是指太庙,是祭祀的地方,堂是指明堂,是议事的地方,一个关乎权力的继承,一个关乎权力的实行,庙堂二字,便成为古代士大夫心中最重要、最神圣的归所。而江湖是远游之地,避难之处,它代表着底层,草根,地气,可在读书人心中,讲到江湖,会闪过落魄、飘零和失意这样的意绪,唯恐避之不及。

Capítulo Bloqueado

Apoie seus autores e tradutores favoritos em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