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注释】

●第五十一章:

  ★里,汉朝划分地方的方式为里、亭、乡、县、郡(国)、州。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汉书·百官公汝表》

  ★里魁:里的长官。

  里有时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续汉书·百官五》

  ★鸣镝(di,二声)箭:也叫响箭,还有叫哨箭的、信号箭。原本为匈奴人所用。

  ★貂蝉:杜撰人物,原型应是《后汉书·吕布传》中的这一段话,“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情通,益不自安。”顺便一提,《三国志·吕布张邈臧洪传》中,能够与貂蝉靠上边的原型,也是这么一句话。

  貂蝉的人设应该是在元代逐渐成型,最早有具体设定的,可能是元代的小说《三国志平话》,姓任名红昌,后元末明初出现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直接删掉了貂蝉的身世以及其他介绍,只保留了王允连环计的戏码,并以貂蝉命名。

  另外,除了这两本小说外,包括元代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夺戟》、《关公月下斩貂蝉》等等,都在丰满着貂蝉的人设。不过这些戏曲中貂蝉的姓名,却也是五花八门。

  可以说,貂蝉这个人物能够成为所谓的四大美女之一,乃至如今各种三国文的常驻女角之一,全是靠古今历代小说家以及戏曲作家的热捧……但她终究,只是一个杜撰人物。

  而在本书中,则选择使用流传度更高,接受度也更高的名字,貂蝉……毕竟,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问任红昌是谁?十个中估计有九个不知道。但问貂蝉是谁……嘛~就是这么回事了。

  至于历史上有没有貂姓呢?自然是有的。比如貂勃。其乃竖貂族裔,战国时期的齐国人。著名齐国贤者、中大夫。不过后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逐渐与其他姓氏合为刁姓。

  另外,许多人被一些小说误导,认为貂蝉实际上是一个官名。但实际上翻遍整个汉朝乃至先秦关于官名的书,都没有貂蝉这么一个官。唯一有的,只有貂蝉冠这么一个名字,是冠,也就是帽子,不是官名。

  ★貂蝉冠,冠名。貂尾与蝉羽皆古代显官冠上之饰物。貂蝉冠起源于秦代,起初为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而后发展为高级官员的礼冠。

  秦始皇复古冠貂蝉,汉因而不改。此内官侍帷幄,受顾问,拾遗于左右,出则负玺以从,秩二千石。----《艺文类聚》

  戴貂蝉冠的人侍从皇帝左右,御驾出宫他们负责捧玉玺等,是显赫近臣。

  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汉书.刘向传》

  王氏指外戚王莽一族,二十三人皆戴貂蝉冠,如鱼鳞般有次序地排列在皇帝左右。

  逵等自知事不从,各奔走,或自刺,解貂蝉投草中逃亡,皆得免。----《后汉书.天文志中》

  此句是说汉顺帝时,中常侍张逵等矫诏作乱被顺帝发觉,这些人或自杀或扔掉貂蝉冠落荒而逃。

  ●第五十三章:

  ★关于奴婢:

  奴、婢,皆古之辠人也----《说文》

  婢,女之卑者也。--《说文》

  辠(zui,四声)人也就是罪人的意思,也就是说最早的奴、婢均是指罪人之身。而婢,也是指地位低下的女子。

  奴在早期本身并没有分男女,比如《周礼·司厉》的记载: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藁。

  而根据我查到的各种资料中。

  奴单独出现时,基本代指为阶下囚。如,箕子为之奴----《论语·微子》

  婢单独出现时,基本都是属于妾室的称呼。

  如,

  使吾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

  或者,

  使其大婢为仆射。----《前汉纪·孝宣皇帝纪一》

  或是要入宫的官婢。

  如,

  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史记·孝文本纪》

  另外在《礼记·曲礼》中记载,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

  《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妃、八十一御妻。这里二十七世妃乃至八十一御妻,都算是世妇。不过这种称谓等级各朝各代都有所不同就是了。

  而所有类似貂蝉这种身份的,无论男女基本只有奴婢一词。但均不是自称,而是代称。也就是无论男女,通称为奴婢。

  比如:

  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汉书·前汉·高帝纪下》

  如此一来,就应该是将吕布贬为奴婢,而不是将吕布贬为奴。将貂蝉贬为奴婢,而不是将貂蝉贬为婢。

  但如果用奴婢来自称的话,女的还好,男的就有些怪怪的,所以我决定使用奴这个词来作为类似貂蝉这种奴婢身份的代称,无论男女。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这么自称对不对,如果不对,希望有大神能够指出。

  至于为何不自称婢子?或者婢?因为汉朝的婢就像上面提到的,均是有点身份的人用的,或者宫中用的。

  顺便一提,鼠尾朝那种所谓的奴婢,和汉朝的情况已经大不一样,鼠尾宫戏看太多的人请不要自觉代入。

  ●第五十四章

  ★蒲陶:即葡萄。

  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夫人藏酒至万馀石----【史记·大宛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