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准确的回答,汪正国的心里就有底了,第二天到实验室的时候,也更加淡定,等到教授到来,两人随即出发乘车前往123厂。
“教授,我昨晚又回去找人确认,飞机上的透光材料确实是树脂材料制作,全称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醋透明塑料,英文缩写PMMA,而且123厂专门有生产这东西的分厂,这次我们就去这家单位看看。”
听到汪正国说出PMMA材料,刘教授也终于能肯定这次有料了,他在之前索取项目资料的时候,就专门查乐相关资料,也知道树脂透光镜片的制造工艺中,使用的就是这种东西,只不过他暂时因为之前没有接触,所以不清楚而已。现在助手也提到这东西,那肯定有料,没的说。
教授之前已经查过了相关资料,才大致知道一些PMMA材料的性能情况,真时候大致说出来分享一下,免得到时候人家123厂问起来的时候一问三不知,那就很尴尬了。
“不错,我们要的就是这个东西。PMMA树脂材料可以制成透光部件,属于第一代有机玻璃范围。制造工艺大致是将PMMA材料加热,从两个方向或多方向拉伸一定程度,使PMMA结构中的各个分子链沿拉伸方向排列成有序状态,就制成了定向PMMA。”
关于PMMA材料的情况,昨天晚上汪正国也从张姨那边得到了一些消息,明白教授说的是没有问题,这大致就是PMMA材料加工成透光零部件的工艺过程,只不过是被极致浓缩成一句话而已。
使用PMMA材料制作透光部件,其强度和韧性都能大大增加,即便是三十年后,飞机制造工业中,还依旧要大量采用定向PMMA来制造座舱盖等透明件。
除开PMMA这种第一代有机玻璃,随后在飞机座舱盖材料技术上,又新生了一种叫做聚碳酸醋的(PC)材料,PC材料的透光性不如PMMA,但其韧性极高,耐热性也较好。
PC材料是欧美二代机追求高空高速的时候所研发,当飞机以马赫数2.0或者更高速飞行的时候,表面受空气动力摩擦,平均温度高达110摄氏度左右,这其中又以座舱盖受热最严重的,所以耐热性好的PC材料完胜耐热性一般的PMMA材料。
再加上PC材料在韧性方面也要更好上一些,而飞机在低空飞行时,又比较容易受到飞鸟撞击,韧性更好的PC材料在三代机时代也能吃得开,以上特殊要求下,用PC材料制作座舱盖就应运而生。
将PMMA和PC两种材料相互对比,未来的趋势看似应该是PC复合材料的天下,这一点也确实不假,到了三代机时代,航空飞行器几乎都采用PC复合材料来制作座舱盖,很少还有坚持使用单一PMMA材料的战斗机座舱盖。
现在不同于战斗机座舱盖的特殊要求,汪正国需要考虑的是树脂光学镜片,相对于镜片这种东西的性能要求,它就和战斗机座舱盖的要求大不一样。
战斗机要耐冲击,耐高温,这个没毛病,所以PC材料后来居上,但一般意义上的光学镜片对这方面是没什么要求,相对而言,光学镜片更多要求是体现在透光性方面,而这就刚好挠到了PMMA材料的优点之处,至少PMMA是迄今为止最优良的高分子透光材料,其可见光透过率达到92%,甚至比硅酸盐玻璃的透光度都高,用它来做有机光学玻璃材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另一方面,PMMA的耐磨性虽然不及硅酸盐玻璃,但它绝对优于PC材料,而眼镜的镜片是需要长期在日常保养条件一般,甚至保养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使用,因而在耐磨方面肯定有要求。
虽然树脂类有机材料制作的镜片通常都要做镀膜处理,以此来提高镜片表面的耐磨能力,但如果材料本身的耐磨性能好一点,这肯定也没坏处。
这一路上,两人倒是因为都对PMMA材料有所了解,互相之间也交流着关于该材料的信息,刘教授这才发现,原来自己这位助手还是很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以后肯定大有作为。
从蜀都市区到西郊的黄天霸123厂,交通方式相对而言还比较便捷,两者相距也不过就十来公里的路程,直接从车站坐车过去就行,一路上也要不了多长的时间,若是在考察流程上安排合适、紧凑一些,甚至当天去,当天就能回。
而整个黄天霸地区,这就是一个以航空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集群,汪正国上辈子作为军迷,人又在蜀都,加上老师这职业也有些空闲时间,没事儿的时候也来过几次,甚至还当过卧草党,抗起长枪短炮各种花式“打鸟”,每年从他手上也流出过不少好照片,在网上也算是有干货的原创军迷。
然而这次再来到黄天霸,虽然明白还是那个老地方,但周围却不再是他所熟悉的环境,很多事物都和记忆中有着巨大的差别,若是说在三十年后,汪正国还能够知道该怎么走,但现在,八十年代初期,他对这地儿还真是两眼一抹黑。
说起这1983年的123厂,它还真不见得就有三十年后那样风光,此时的123厂才刚开始转型全力制造歼七,但转型哪是说的那样容易,暂时看来还并不太成功。
此时的歼七系列还没开始发力,其早期型号并不能满足军方要求,订单也只是象征性给了些,算是勉强能维持生产,至于外销方面,因为出口约旦一炮而红的歼七M还在研制当中,自然也没什么订单。
再者,歼七项目确实得到286的重视,要求把它作为当前航空工业在歼击机领域的重点来抓,但随着286要求军事向经济让步的政策贯彻下去,此时情况而言,国内的军工单位普遍生产效益不好,包括123厂在内,大家都是过“苦日子”。
但这话实际也要掰开来看,苦日子只是相对而言,就123厂这种特大型国有军工单位来说,它再怎么也还有两斤铁,就算效益不好的时候,也一直都能算蜀都周边算很不错的单位,只不过是相对以往的辉煌时代,才显得有些不太景气而已。
如果汪正国不是来自三十年后,如果不是知道三十年后的123厂能够崛起的话,单就只说现在所看到的景象,它实际上和国内其它老国企没有两样,都是一副暮气沉沉,甚至说过分一些,就是要死不活的样子。
一路上汪正国问了好几次路,并且都表明了自己身份,但对方依旧不与理睬。
这种态度说好听一点,可以叫做工人有主人翁精神、爱厂如家,时刻绷紧了保密这根弦,不与任何不认识的人谈自己工作单位;那么说难听一点,自然就是工人不近人情、冷漠、麻木,人家都亮明了身份,你还依旧不愿搭理,是典型的各人自扫门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