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三十节 世界大战(6)

  其实南宋朝廷也打不动了,打了两年代价高昂的火器时代的战争,他们都是靠着借钱来维持,已经越来越借不到钱。加税导致大量农民起义,三分之一的州县都已经收不上税。再打下去,南宋可能被农民起义推翻。

  东藩的日子当然也很不好过,但却比南宋强得多。南宋是一个农业为主的政权,人口过剩,小农经济之下,抗风险能力很差。战争影响了生产,许多农民就要饿死。东藩却是一个商业氛围更加浓厚的政体,大农场制度已经确立。还有辽东这样的未开发土地,粮食向来是过剩的。虽然打的也很辛苦,但却不会因此饿死人。

  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战场全都在朝廷统治区,东藩的核心区域没有受到波及。

  第三年,停战之后,东藩迅速派船将李慢侯的棺椁带回江北,迅速护送到燕京。南宋朝廷甚至还派人来吊唁。

  治丧这一年,双方确实停战了。都需要时间喘口气,但是谁都没有裁军。双方主力依然夹江对峙,南宋朝廷开始迅速平息叛乱军州,东藩府则继续加强江北统治。

  同时东藩府终于正式摆脱了大宋藩臣的身份,因为李慢侯死后,等了很久的燕王世子终于登基。并且祭天地,在燕京称帝。

  东藩府也迅速改变各级机构名称,丞相府,三省六部制度建立起来。

  和平了一年之后,战争并没有立刻爆发。因为新登基的大燕皇帝,希望跟大宋和谈。他是赵构的外甥,他母亲是赵构的妹妹。

  綦业为丞相,但他其实也不想打下去了。只要大宋能接受划江而治,他愿意和平。问题是宋朝始终不肯接受,现在发现,对方虽然嘴上不接受,可你不打他,他也不打你。默认的和平也是和平。

  于是燕国派出国使报聘,对大宋表达感激之情,因为他们让燕王李慢侯能够安然入土,同时向大宋递交新帝登基的国书。

  和谈依然没什么结果,但之后燕军也没有继续渡江。在僵持了半年之后,燕国丞相綦业认为长江防线已经稳固,如果立足于防御,并不需要三十万大军。于是留守了十五万兵马,将近半兵力抽调北上。草原上的形势,已经让人不安起来。

  蒙古部先后洗劫了东部林木部落,使鹿部和不里牙惕部都被打击的先后西迁,蒙古部吞并了两部大量牲口和人口,已经膨胀成了一个人口高达八十万人的大部。在漠北高原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部落能跟他抗衡。漠南的白鞑靼部,虽然人口更多,拥有一百二十万人口,可是没有漠北部落凶悍。数十年来都没有经历过大型战争,不像漠北部落,不打仗反倒可能灭亡。

Capítulo Bloqueado

Apoie seus autores e tradutores favoritos em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