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一百五十四节 削藩(2)

赵鼎的节奏确实很好,拿捏的恰到好处,刚好是李慢侯这个最大的藩镇头目能够接受的极限,在进一步,李慢侯就可能要反击。

  李慢侯能理解,但他知道林永等人不可能理解,心里会产生强烈的被卸磨杀驴的感觉,尽管他们本身也不是什么听话的好驴,问题是他们这些驴子都有很硬的蹄子。

  他们无法从李慢侯这里得到支持,无法跟李慢侯抱团,但他们自己一定会抱团。林永就是最好的旗子,以后恐怕江北藩镇,都将视林永马首是瞻,拧成一股绳跟朝廷斗。

  李慢侯派人去安抚林永,告诉他不用恐慌,朝廷不会动他们。只要他们不犯下大错,像田平那样弃地,就不会丢藩。并且告诉林永,还可以继续大胆的捞钱。

  林永他们捞钱的法子,除了私盐这种简单粗暴的老行业,大多数都是跟李慢侯学的,其中包括擅自开海。

  尤其是林永,通州开海之后,效益增长的比海州快的多。原因是这里的区位优势比海州好太多,用来形容上海优势的那些词汇,在通州都能找到,什么控扼长江咽喉,什么直面东海,这些优势通州的静海和海门都有。而且这个时代,通州一直比上海要繁华的多。

  其实上海之所以在近代能快速发展起来,并不是控扼长江咽喉这个优势,最直接的其实是因为上海的腹地经济很好,苏湖熟天下足,上海崛起的时候,恰好是苏湖已经形成发达的丝绸行业的时候。但在宋代之前,其实两淮地区经济更好,沃野千里,文化兴盛,通州的腹地比上海更好。

  现在的通州,有长江沟通上游,有运河贯通扬州、泰州等地,淮南的商品可以畅通无阻从这里出海,比偏僻的海州不知好了多少。开海比海州晚了一年,却很快就赶上了海州。李慢侯在海州一年能收三十万贯关税,而林永已经可以收到五十万贯。不但截留了大量南方前往海州的商船,连明州的商船都大量被吸引到通州。

  李慢侯并不怕通州的竞争导致他手里的财政收入下降,因为他有的是办法从通州的发展中分一杯羹,不提他那些随着通州稳定和发展,翻了几十倍都不止的地产。光是他控制江北金融体系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从任何江北地区经济发展中攫取利益。

  李慢侯的金融系统,是一点一滴逐步搭建起来的,每一步都走的很稳,他很重视信用,因此目前很稳定,细水长流。每年的收益已经到了三百万贯,明年肯定增加到四百万贯。

Capítulo Bloqueado

Apoie seus autores e tradutores favoritos em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