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穆公主动投靠楚国(鲁宣公元年)至鲁宣公十一年(邲之战爆发的前一年)的十年间,郑国几乎每年都要遭受来自晋国或楚国的进攻。
鲁宣公九年冬,楚庄王伐郑,郤缺率晋师救郑。当时楚军将主要精力放在晋人身上,却忽略了对郑人的防御;结果年轻气盛的郑襄公亲自率领军队出战,大败楚军于柳棼。
郑国人欣喜若狂,因为郑人获得了一场几乎不可能的胜利。而子良却显得忧心忡忡。他说:“战胜楚国是郑国遭受灾难的开始,你们有什么可以高兴的?我们的死期将至,你们却在幸灾乐祸!”
鲁宣公十年冬,楚庄王再次伐郑,士会率晋师与诸侯救郑。双方在颖北遭遇,中原诸侯军力占据优势,楚师不敢正面相抗,于是拔营撤军。联军将敌人一直赶出郑国边境,又各自抽调一些兵力帮助郑人戍守新郑。
鲁宣公十一年春,楚庄王第三次伐郑,郑人已经被楚人无休无止的入侵搞得焦头烂额,子良说道:“晋、楚不以德服人而只会以武力相争,郑国只要服从来者就可以了。晋、楚无信,我们为什么要守信?”结果郑人就与楚人在辰陵缔结了盟约。
可是当年冬天,晋人再次伐郑,郑人在(辰陵之盟)口血未干之时又倒向晋国一边去了。
楚庄王被郑人的反复无常搞得怒火中烧,他恨不得马上飞到郑襄公面前,把他的脑浆打出来。
大臣们也表现得群情激奋,众口一词地嚷嚷道:“不能再对郑国采取仁慈的政策了!我们出师威胁,他们就屈服;他们只要求和,我们就会允许。等军队回国后,郑人就撕毁盟约倒向晋国,我们手里攥着的不过是一捆生火的引子。
“楚国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而郑国人则毫发未损,玩弄楚国于股掌之间。看来郑国是不能被吓服而只能被打服了。这次必须痛打郑国,而且要取得公子弃疾和其他显要贵族作为人质,否则郑国永远不会死心塌地服侍楚国!”
这个提议与楚庄王的想法是一致的,楚国人即刻开始准备对郑国发动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
子重与郑国大夫石制有些交情,子重渐渐发现对方虽然长得浓眉大眼、看起来一脸正气,实际上肚子里全是坏水。在石制心中没有什么是不能作价出卖的,子重于是给石制写了一封密信,要求他提供有关郑国的防务情报,并承诺事后会给他巨大的好处。
Apoie seus autores e tradutores favoritos em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