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一百五十五章 解决弊端

“科举制!”许延寿在发现光禄勋这个单位存在的这个问题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三个字。

  可以说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了,甚至后世的高考、考研、公务员考试制度都是变相借鉴了科举制的撑过。

  这个制度极大的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

  现在这个时代,实行科举制可以算是解决底层阶级无法跃升的最有效的方法了。

  然而,科举制必然是有其深厚的社会根基的。

  而科举制能够推行下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然是有大量底层的读书识字的有上进心的普通士子为基础进行选拔。

  汉代的识字率尚算普及,《四民月令》中说“贫子冬日乃得学”,说明在乡村之中,非农忙时节,有官方的“小学”以供普通家庭,甚至是贫民家的孩子上学。

  许延寿来这个世界之前,对居延汉简也有过一些研究。

  居延汉简出土的大量的汉简之中有西北边塞军人学习的资料。《仓颉篇》、《急就章》、“九九表”等应有具有。

  而且除此之外,还发现了数量颇多的习字简。

  除此之外记录军队基层组织关于士卒日常劳作的记录《日记簿》、关于武器装备登记的《守备器簿》、粮食发放记录、衣物存放记录、个人债务记录等出土都颇多。

  这些大多数都是出自普通军人之手。

  并且,许延寿自从发明了纸张之后,书写器材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了,且书籍之类也更容易传播了。

  这也进一步客观上促进了知识的传播。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汉推行科举制的基础是有的。

  然而,还是那句话,饭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的走。

  推行科举是许延寿的远期目标,而现在许延寿得先解决光禄勋长期存在的一个极为不公的问题:现在光禄勋府衙的郎官,有权有势的可以长期旷班花钱买休沐,但不耽误考核的时候仍然得到好评;而家贫的郎官生了病告假都得用休沐的假期补上,还得承担因为旷工致使评价颇不甚好。

  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任子制、赀选制出身的郎官干得少,反而评价好,升迁快;军功制和部分家贫的察举制出身的郎官,干得多,评价差,升迁反倒是慢了不少。

  这事儿已经是历史遗留问题了,以前司马迁担任中书令的时候就抨击过这种情况,但是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

  许延寿思索着这个情况,心里想着:“我这第一把火,就拿这个问题开炮!”

Capítulo Bloqueado

Apoie seus autores e tradutores favoritos em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