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唐朝的进士科考试自去年冬季开始,至来年春季结束,为何到现在还未有进行呢?
原因很简单,高岳身为吏部侍郎,在去年冬天时领兵打仗去了,铨选托付给了郎中和员外郎,皇帝也不晓得华亭那边要打多久,索性就说进士科考试往后延迟,等到高吏郎大捷归朝后再主持关试:因进士及第后,要过了吏部的关试后,才能有官资出身。
皇帝说要等高三,大臣们也不好有什么异议,春闱就这样搁置下来。
现在高岳在主持西北营田的同时,归朝入对,虽然上表要辞去吏部侍郎,不过他也建议皇帝说:“此后不妨将进士、明经。制科三科合并,方便人才择选。”
皇帝有些愕然,就说明经考的是贴经,进士还要加策问和杂文,而制科则按照时事所需分为多科,三者各不相通,如何合并呢?
高岳笑道,不妨如此,明经和进士两科的举子,统一归礼部主持,取消明经科原本的贴经,统一考墨策和时务策两类,而诗赋杂文作为加试科目。
这番话的意思就是,明经科的考试内容已明显不符合世人的期望了,所谓贴经就是背诵各种经书,然后填充默写,最后不过个“墙面木偶”,对经书里的要义大部分一窍不通,所以高岳主张要取消贴经。
至于墨策,则是根据经书出题,然后考生以文字来写“阅读理解”;时务策,便是主司根据当世的事务出题,考生用文字前来“策问”。
诗赋杂文作为加试内容,也是高岳为了照顾那些娴熟经义,但却苦于不通诗韵的举子——他们可以选择不做加试内容。
而后高岳建议,只要墨策、时务策和诗赋杂文三科成绩合在一起,通过礼部要求的,统为进士,但分五个等级,即“五甲”,前两甲由天子亲自主持“制举”,设博学鸿词科、博通坟典科、贤良方正科、书判拔萃科、详明吏理科、军谋宏达科、明律善算科七大科。
博学鸿词科,便可不待守选,直接授各衙署校书郎职务;
博通坟典科,同样直接授教化学政方面的职务;
书判拔萃科和详明吏理科,则可直接授各地的县令(没错,除去赤县、畿县外,直接授予县令官职);
军谋宏达科,则可直接授予边将职务;
贤良方正科,则可直接授监察御史内供奉的职务;
明律善算科,属于“别有所长”的科目,可直接授各县县尉职务。
至于后三甲的进士们,则仍需要守选,不过则可以参加吏部的“平判入等”(现在吏部科目就剩下这一科,博学鸿词和书判拔萃被皇帝收归),通过者也可授官。
Apoie seus autores e tradutores favoritos em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