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初见,朱云不仅确定了他在这些少年心中师长的位置,更是成了这些孩子的榜样,甚至是偶像。
接下来的时间里,朱云时常来到基地,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导,并且还把朱薇这个算术天才也编到了这个集体当中。
连续十几天的陪伴,这些少年们亲自见证了一个奇特的场与日俱新,最终完全落成。
当然,他们也从朱云那里获得了大量的新知识。
消化这些知识可能需要不短的时间,但是朱云并没有着急,他需要去一趟北元,短则一两月,长则半年多。
这段时间,可以留给这些孩子们打基础。
他已经让偃奴编订了通俗易懂的基础教材,也制做了很详细的习题集。
再加上他和偃奴对这群孩子十数天突击指导,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本来,朱云是要把偃奴留在这里,让他完成自己出征北元期间,对孩子们的教导的。
可是,偃奴说什么也不同意,一再强调自己的第一要务是保护主人的安全。
至于这搞教育什么的,不能算是主业。
最终,主仆两人只能打了个折衷之法,使用一队人马,专事算学馆和前线的通讯。
除此之外,偃奴还表示自己可以在战局不紧张的时候自行往返前线和京师。
到了最后,还是朱衮送了一条计策,解了朱云要兼顾两头的苦恼。
他亲下圣旨,把这些少年编成了童子军,准备让他们跟着朱云出征。
也不用他们去到前线,只需要到边军大营安置即可。
这条路朱云也曾想过,却因为这些少年都是官宦富贵之家的孩子,他并没有开口。
毕竟,这样做,会让那些大家族新生担忧,到时候,再召回自家儿女,那就得不偿失了。
可现在,皇帝下了圣旨,把这个压力扛在了肩上,朱云也只能是敬而受之。
这父子俩是达成所愿了,可那些官宦富户们却一个个愁眉不展。
甚至有官员向朱衮递了文书,说皇帝陛下这样做很冒险,万一战场上发生不测,可就是断了很多家的希望。
对此朱衮也是颇为不屑,专门写了回书斥责道:
“朕的儿子未及弱冠,便可领兵御敌,朕的女儿总角之龄,也只跟随兄长,勤学不辍,怎地你们的儿女,就那般金贵?”
这番话被内侍黄门抄录百份,送抵那些追随朱云学习的少年家中。
一时间,众家长虽有怨怼,却也不敢再继续多言,好在皇帝准许每个孩童带三到五名家丁护卫,这也算是一点安心药!
Apoie seus autores e tradutores favoritos em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