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总管府地界查抄铸币私炉的行动告一段落,大冶监铸造的制钱得以顺利在市面流通,官府又在各处州城、关防收缴劣钱,严禁那些奇形怪状的剪边钱继续使用。
黄州总管宇文温在这件事上体现了他的信用:私铸钱币要砍头,本官就要砍尔等项上狗头!
这次行动也让人想起四年前的那个除夕夜,想起了宇文温那凶猛的另一面,别处暂且不说,黄州总管府地界无论哪里都没再出现私炉的踪迹。
至少最近一段时间,没人再敢私铸钱币了。
但即便如此,对于做买卖的商人来说,事情前后也没什么变化,他们一样得面临老问题,而这问题看起来依旧是无解。
生意卖的是货物,而买,用的是铜钱,可一旦成交金额超过一定程度,铜钱就不好用了:因为太重,携带不便。
一贯足钱大约重四到五斤,一匹最低档的黄州布大约八九十文,也就是说一贯足钱能买大约十匹这种布,然而商人贩货,一次就要买上数千匹,那需要的铜钱数量和重量就很可观。
更别说好一些的黄州精织布,或者那些染色的精织布,按档次其价格从每匹两三百文到七八百文,甚至超过一千文都是有的,要大量购买这些布,铜钱用起来更加不方便。
动辄数千上万斤的铜钱,且不说能不能凑够数量,光运输就是个问题,山南州郡的商人倒还好办,黄州在下游,用船运钱算是方便,可北地的客商怎么办?
按着老规矩,那就是钱帛兼行,铜钱可以买东西,布帛一样可以当做货币买东西,朝廷发俸禄,发的也是禄米和布帛,长江流域的铜钱流通量还好,北地尤其河北一带基本上做买卖就是以物易物。
在这些地方承担货币功能的就是布帛,铜钱以陌、贯计,布帛就以尺、段、匹计,自古以来就是这么钱帛兼行,小买卖用铜钱,大买卖用布帛。
所以铜钱好劣对于做大买卖的豪商来说,根本就不是关键问题,他们头痛的是大宗交易一旦对方不收布帛,自己该怎么运铜钱。
因为黄州热卖的货物之中,排第一的就是布,人家都已经有的东西,又怎么能用类似的东西去换?
若是用铜钱,就真的很麻烦,从邺城南下到黄州买布买书贩回来,若是用车拉着上数万斤的铜钱南下,两千多里的路程真是让人苦不堪言。
当然用别的东西例如丝、麻也行,可长距离运输大宗物品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直接增加成本影响了利润。
webnovel.com で好きな作者や翻訳者を応援して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