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505 公派留学生

  史可法是个明白人。事实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闯过了科举这关,又在若干届进士的竞争下脱颖而出,他史可法就不可能是个白痴。所以他只是将史文博点出的几条建议串联起来,便不难看出这一整套改革方案的脉络。

  首先说那个所谓的公务员制度。明面上看是大量增加了官员的数量,可实质上则不然。按照史文博的策略,改革之后,官吏一体。从今往后再也没有官吏之别。以后再开科选士,甭管你是状元还是搭了末班车,一视同仁,都得从最基层的吏员干起。且有没有状元、进士这一说法都有待商榷。

  各级行政部门按需列出职位清单,而后进行全国性的考试。考试合格了再进行面试,之后再进行择优录取。再到地方的行政部门,也是如此。这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科举的弊端。每科选士就那么多,选取的家伙大多做的一手锦绣文章,胸有沟鸿万千,可不论是从政经验还是实际动手能力,乃至为人处世,简直令人难以接受。

  真要是实行了这一制度,每次类似科举考试的公务员考试,都是按照需要来的。空缺出岗位,才招募公务员。如此一来,就等于消灭了冗官的问题。

  再一个,皇权到县不下乡,这一点早就有人看出其弊端了。乡梓之间,或者是一族之长,或者是乡绅富户,都是这些人在做主。县衙把命令传达下来,这些人再转述乡梓,继而带头执行。这要是赶上有善名的也就罢了,若是赶上董其昌那般横行霸道的,简直就是民不聊生。

  老百姓过不下去,自然得起来造反。想那闯贼之祸,七分天灾,三分人祸。若那些乡绅、富户不盘剥得狠了,如何让闯贼屡剿不灭,死灰复燃,继而席卷了整个长江以北?

  如今按照史文博的建议,干脆将朝廷的权力机构延伸到了乡野。如此一来,不用借助乡绅、富户之手,直接面对百姓。这其中少了盘剥,少了误会,还增加了官员编制,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主意。

  而为了担负多出来的这些官员的开支,史文博又推出了货币改革。改银两交易为银币交易。银币的规格定了下来,为了照顾明朝百姓的习惯,干脆铸造成一两一个。吹之有声,可以此辨别真假。周遭厚重处有花纹,防的就是宵小刮银谋利。

  再定以严酷之法,这火耗的恶习从此而绝。史文博估算了下,大明朝民间藏银六万吨……六万吨是什么概念史可法不知道,可史文博说这六万吨若是全部熔铸成银币,大明朝最少能收益三亿两。

  三亿两啊!

ロックされた章

webnovel.com で好きな作者や翻訳者を応援して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