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一百一十四章 对策

姬昌病了,直到他回了西岐,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反而更重了。

  这里面,倒有大半是心病。可惜的是,这个心病,没有对症的心药来治。

  面对这种状况,要负主要责任的,是姜子牙。但他也只是有些懊恼,并不后悔。

  在整件事中,有谁做错了吗?

  对南宫适等武将来说,为国征战建功立业,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对散宜生等文臣来说,国家强盛统御四方,这是他们的追求。

  他们错了吗?

  姬昌有他自己的价值观,他认为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是所有人都恪守符合自己身份的君臣之道。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论语中孔老夫子的话,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虽然姬昌是在孔子之前的人物,但是很明显的,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把儒家这套思想放在了姬昌身上。

  这套思想是理想化的。只要君主和臣子都严守自己的本分,国家就能够大治!

  就像那首歌里唱的一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呢?

  问题就在于,有些人,甚至是大部分人,并不会献出那份爱,他们献出的是恶!

  所以世界并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而国家也总是等不到严守自己本分的君臣!

  姜子牙,我们熟悉的姜太公,就明显不认可这一套理想话的东西。相比于恪守臣道,盼着昏君变明君,还不如另选一位明君出来!

  而这个过程,杀戮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坚决执行了玉虚宫的命令,斩杀了崇侯虎父子,并且把崇城之战看做天下大治的必要过程。

  至于文王姬昌的思路,在他看来,则是仁慈过头有些迂腐了。

  若是普通人,并不会纠结于这种价值观层面的东西。可是,这两个人,都不是普通人。

  姬昌和姜子牙,都十分了解对方的想法,却又不能认同对方,也都明白,对方不会退让。

  所以,姬昌不会给姜子牙掌兵讨伐朝歌的机会。

  所以,姬昌就只能死了。

  所以,姬昌在临死之前,又对姜子牙和姬发千叮咛万嘱咐,他死之后,切不可有违臣道,讨伐殷商!

  姬昌就这么死了,死在了纣王二十年的冬天,享年九十七岁。

  这时,东方的蒋文焕,已和窦荣在游魂关外大战了十年。

  这时,南方的鄂顺,则是被邓九公拦在三山关外十年。

  这时,北伯侯刚刚从崇侯虎换成了崇黑虎,再不听朝歌的号令。

  这时,大商朝的顶梁柱闻仲,还在东海边与平灵王对阵。

ロックされた章

webnovel.com で好きな作者や翻訳者を応援して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