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430章 锦衣卫的感觉

数日后,戚家军在戚继光的率领下,一路从浙江南下福建。

  英勇千户所全体将士,以林宗武为首,随军同行。

  当此之时,海上依旧有小股倭贼作乱,不宜走水路,兵马辎重更是不小的周折,装船、卸船绝非易事。

  沿路当地衙门,已分头派出衙役清理大军所经之路,所用的理由无非是要抓捕盗贼,方便办案,剿匪之类,这才清理闲杂人等的理由。

  此时,时节快至中秋,天气尚可,莫说出行,就是游玩一番,也未尝不可。

  补给充足,沿路更无闲杂人等,戚继光的行军速度自然不会慢,福建境内已做好迎接准备,援军与当地驻军很快便可以会和。

  因前些日子不慎‘摔伤’左脚的翰林院侍读仲逸,被特殊照顾:他可以继续在浙江‘修养’些时日,之后再南下福建。

  晚些就晚些,反正他只是个参军的随从协理。早到晚到几日,与战事干系不大。

  当然,按照新的旨意,真正的监军、右都御史文博远,看样子是不会离开浙江了。

  出了浙江,虽说受监军之托,仲逸暂行部分监军之事,但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到了福建,他就是真正的‘监军’。

  如此部署,不由的引来一番议论。

  有人说,这是皇帝有意将仲逸推到监军的位置。

  只是监军一职需要德高望重,至少有一定的资历才可胜任,且大明以来,该职大多为御史、宦官之类的人担任。

  显然,仲逸这个小小的六品翰林,无论资历、品阶,都还差些火候,这才有了监军协理一说。

  既是协理,要求就简单多了,翰林院本就是皇帝的口笔,随行记录,抗倭之事牵扯方方面面,一个完整的记录,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皇帝意志的,翰林院无可厚非。

  这样的说法,绝非随意一说,有先例。

  而且,还不止一次。

  当初,保定府博野县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尽管有人闹到都察院,但毕竟是一桩普通的命杀案,至少在当时来说,是这样的。

  正是基于多重考虑因素,当时还是翰林院编修的仲逸,既不是三法司的人,更没有钦差的头衔,只是负责此案前期的督办。

  讲白了,就是一个前期调查,最后还是要交给三法司。

  即便如此,朱厚熜还是派了一个刑部主事的樊文予、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千户石成,竟然是他的协理。

  后来,与逼近京城的鞑靼军谈判,去大同核查仇鸾怯战一事,同样因为仲逸的资历不够,最后才想出了个钦差副使的头衔。

  这个就有意思了,既然是钦差副使,那钦差正使呢?

ロックされた章

webnovel.com で好きな作者や翻訳者を応援して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