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396章 君明臣贤

温彦博此人能当十部之首的吏部尚书,与他的政治主张与李世民相合有关,其谋略或许不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但是政治远见,却还在他们之上。

  历史上由于他曾经被突厥俘虏,在突厥待了很长时间,对于突厥的情况十分了解,后来给李世民上了迁突厥于关中,河套等地区,以文化教育,教导耕种等手段,促进突厥百姓与汉民融合的建议,深得太宗所重。

  这也是为什么自贞观四年,李世民灭了突厥之后,温彦博能够一直身居相位,直到病故,都从未被贬官的原因。

  要知道,即便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靖这样的人,在相位上也是几起几落的,萧瑀,自是更加不用说。

  某种意义上来说,孙享福是提前抢了人家温彦博的政治功劳,他加快了李唐灭突厥的速度,提前把李世民引到了民族融合这条轨道上来,导致了本应该晋升相位的温彦博现在只能做次一级的堂部主官。

  然而,一个人有才华,是掩盖不了,见事明,是他的优点之一,他几乎是说出了李世民此刻最想说的话。

  “温卿言之有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皇帝和宰相都说好了,外加一个吏部天官,朝堂上还有谁敢说不好吗?

  此时,李世民官制改革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朝堂上各部首脑,没有代表世家子说话的人,那些中低级官员蹦跶出来,几个大佬一起出招,很快就被拍死,偃旗息鼓了,这会使得各项政治讨论定型的效率加快很多。

  “臣等附议······”

  对于大臣们的表现,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正准备宣布拟旨,温彦博再度上奏道,“陛下,全国范围的土地清算,职田回收,吏员,杂役等俸禄制定,虽然有关中作为参考,但同时实施的话,需要的人力太多,吏部肯定是忙不过来的,臣除了代表吏部向陛下讨要更多的今科举子之外,还建议成立改制巡察组,以从关中四周,向全国逐步推进的方式,来督导地方具体实施改制,如此的话,不光只是官俸改革制度,连公民制度,也可以一步到位,向全国推行,而且,能最大可能的杜绝那些地方官员欺上瞒下,以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对朝廷阳奉阴违。”

  “温尚书此策大善,臣附议。”

  孙享福是很少跳出来给别的大臣点赞的,不过温彦博的这个建议,确实有亮点,即能解决朝廷人手不足的困境,又能让朝廷的改革项目,扎扎实实的落实,乃是当前条件下,最好的办法。

  “臣等附议······”

ロックされた章

webnovel.com で好きな作者や翻訳者を応援して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