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八十七章 基业铺开

“好!”

  吴之屏身为福建巡抚,自然也有自己的情报渠道,滞后朱聿键小半天的功夫,他也得到了消息。

  高家军再一次令他深感意外,不免都让他点迷糊了,到底是高家军太强,还是郑军太过名副其实?

  算下来,郑军已经在高家军面前连吃了三次大败仗。

  第一次,梁立四千兵覆灭,第二次,施福三千兵马大败溃输,第三次更狠,郑家虎将郑芝豹近八千人马,被打的只剩一千人。

  前前后后郑家陆师已经被打没了一万五千人,抛开郑家水师实力还未受损,光就陆师而言,少说也折损进去小半了。

  毫无疑问,短时间内,郑家是不可能兴兵与高家军作战了。

  想到这,吴之屏兴奋之余,又不免有些担忧起来。

  高家军能制衡郑家,是他乐意见到的事,但问题是这一刻来的太快了,快的让人没有丝毫的心里准备。高家军的强势崛起已无人能挡,郑家不尊诏令,那高家军呢?

  不知道为什么,吴之屏总是对高羽非常警惕,尽管双方素未谋面,甚至双方往来都是通过师爷魏本善。

  想到这,吴之屏叹了一口气,摇摇头,不管怎么样,高家军能制衡郑家都是一件好事,双方互相制衡,才有唐王殿下主政的空间。

  至少唐王下诏的时候高羽是应了诏的,没有再主动挑起战火,并且退出了永春和南安地界,重新爆发大战是郑家大张旗鼓进攻高家军。

  在这一点上,高羽的表现相比于郑家,要好得多的。

  “备马车,本抚要觐见唐王殿下。”吴之屏立刻对家丁吩咐道。

  此前调停不成,是郑家没被打服,这一次可由不得他们了,唐王居中调停,既能让闽中局势放缓下来,也能增强唐王权威,时机已经成熟。

  ……

  第五天,等一切尘埃落地,事实的细节全部被众人所知之后,高羽上表弹劾郑芝龙,斥其不尊诏令,在高家军退让之时大举兴兵,高家军忍无可忍,再次反击,请求唐王削其伯爵之位,并给予高家军三百万两白银的赔偿,若是不给,高家军将亲自去南安取。

  郑芝龙自然要胡搅蛮缠一番,上表反弹劾高羽掳掠泉州,致十万百姓家破人亡,民怨沸腾,郑芝豹进军,是顺应军心士气之举,请求唐王下诏令其返还所掳掠的财务,以叛臣贼子之名,将其索拿。

  在这样的背景下,唐王议政厅每天的廷议都是口水乱飚,吴之屏代表高羽,郑芝龙代表郑家,双方吵成一团。

  原本吴之屏势单力孤,口水战是战不过郑家的,但郑芝龙不尊诏令,引发了许多官员的不满,特别是刚刚南下,并不属于福建本地的中间派官员,他们对于地头蛇郑家,天然不喜。

  当然不光郑芝龙,所有的兵头他们都是不喜的,明末兵头跋扈,他们深有体会,其中也包括高羽。

  只不过高羽这一次做的有理有据有节,至少在表面上挑不出什么毛病,这让一些中间派倒向了吴之屏,没倒向他的也暗中给郑家使绊子,令吴之屏声势一振,在廷议上与郑家战了个旗鼓相当。

  当然,本质上说,军事上的胜利必然会引发政治上的变化。

  高家军强势崛起,就会有些人借势获取利益,这与什么良心、正直之类的,其实没多大关系。

  ……

  这种口水战,高羽自然没有任何兴趣,都交给了老爹去处理。

  表面上这是口水战,但实际上就是互相探查底线,准备议和的前奏。

  郑家陆师元气大伤,急需时间调整,高家军鲸吞了一大笔资源,也需要时间消化。双方都在为下一次更大的冲突做准备,不论是口水战也好,议和也罢,实际上都是虚的。

  唯有实力,才是硬邦邦的。

  得到足够的资源后,高羽正式夯实自己的霸业基础。

  首先是生产方面,将原有的工堡扩大一倍,将在尤溪河下游水力充足的地方,形成规模的制造中心。

  数百名工匠全部送到那里去,并把大田的苏青松调过来主持,将兴建和扩大钢坊、炮坊、火铳坊、冷兵器坊、水力机械坊、衣甲坊、火药坊等等,除了造船业以外,郑家有的高家军也要有。

  大田县政务和铜铁矿挖掘事宜,则交给大田县县丞何守志接掌,他是苏青松推荐的。

  第二是军事上。

  高羽权衡一切之后,决定将高家军正兵扩充到六千人,分成三个营,每营两千人,营官称为千总,规制完全参照原先的正兵队。

  第一营千总由刘二虎提拔担任,第二营千总由胡天峰提拔担任,第三营千总由张龙提拔担任。原先的正兵队打散,每营放六百人,缺额将从辅兵队和参加过战斗的民壮中抽调,有立功表现者优先。

  辅兵队的空额,则由郑军俘虏和民壮填充,并且再次募兵三千人,分成三个辅兵营,每营三千人。

  分别由赵廷玉、常柴、冯大宝统领。

  另外分制一个千人的炮营,由炮队把总王大进提拔担任,直接对高羽负责。

  至此,高家军由原来的六千人一口气扩充到了一万六千人,足足近三倍。

  正兵队三大营六千人、辅兵队三大营九千人。

  若不是正兵队只有两千人,太过大规模扩军会造成战力大幅度下降,高羽甚至想扩充到三万,细细想想还是压着点小宇宙比较好,贪多嚼不烂。

  正兵队每营分六百人,还有两百人的富余,高羽便将他们全部撒出去,到辅兵队担任中下层军官。

  扩军之后,自然是新一轮的大练兵了,许多正兵第一次走上军官岗位,需要适应学习,许多人提升一级,也同样需要磨合,新队员就更不用说了。

  好在高家军正兵早已经习惯了一轮又一轮扩军之后的大操,六百人作为种子,带动两千人训练,完全没有问题。

  高家军高歌猛进,节节胜利让他们坚定的相信,自己所熟悉的操练是战斗力的来源,坚决执行操练条令,严格要求,对训练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

  这就形成了一个大熔炉环境,氛围足够让进入到正兵队的所有人不自觉的向老队员靠拢,并最终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酷暑炎炎,高家军操练不止,日夜不息。

  正兵队严格操练,辅兵队自然也不会闲着,除了远在南平的常柴部以外,另外两个辅兵队,高羽每隔几天也会去检验一番。

  辅兵队只是成本比较低而已,并不代表高羽就会放松对他们的要求。

  尤其是冯大宝的辅兵队,操练的那叫一个狠,同样的千总,张龙刘二虎胡天峰是正兵队的千总,而他作为最老的一批骨干,却调任去了辅兵队,这让他觉的有些憋屈,势要将麾下这支辅兵队打造成正兵队的水准。

  让所有人瞧瞧,他冯大宝甭管在什么地方,那都是闪闪发光的。

  高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此次连翻大战,冯大宝运气不太好,立功最少,正兵队没有了位置,所以只能去辅兵队了。

  当然,高羽的主要巡视地点还是正兵队,三大营每天他都要去踩一遍,待的时间有长有短,有时候只是打马走一圈,有时候直接就在军营办公,半天都不走。

  军队的战斗力,他是绝对不会放松的。

  与此同时,高羽也开始正式组建自己的情报系统,高家堡遇袭,虎豹关差点被张曹联军摸到背后,一桩桩都是情报系统不健全引发的。

  哨探属于军事侦查,只能凭借眼睛去看,与真正的情报收集和侦查,是有很大区别的。

  高羽要求建立的是一支真正稳定的、可靠的情报队伍,能监察到福建甚至福建以外的任何风吹草动,为自己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正兵队分成三大营,哨探队自然也分了家,高羽于是直接让侯小六任职飞羽卫统领。

  原本高羽是钟情于常柴的,但常柴还需观察,最关键的是,他忠于大明似乎更甚于自己,这让高羽心有芥蒂。

  情报一行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忠诚;侯小六久经考验,这点胜于常柴。加上父亲在这段时间已经搭起了一个大致的框架,是时候选拔统领了。

  侯小六走马上任,开始在全军范围内挑选合适的人选,只要他挑上的,高羽全部以特殊任务为军令调走,并封存所有的资料和记录,这些人平白无故的就消失了。

  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去干了什么,也无法询问追查,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被彻彻底底的遗忘,就连侯小六本人行踪也开始变得飘忽不定起来。

  高家军基业全面铺开,工坊作为生产军事物资的核心,高羽自然也是十二分关注。五天后,铳坊恢复生产,十天后,炮坊恢复生产,半个月后,炼钢坊恢复生产。

  二十天后,炮坊传来消息,陈老根铸出两门野战使用的钢炮,准备在今天试炮。

  高羽一大早便带着卫队来到了炮坊,苏青松和陈老根已经在试炮区等待,见到高羽急忙迎了过来。

  高羽兴致勃勃,挥手道:“直接开始吧。”

  他早就迫不及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