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兵荒马乱来种田

各种版本简介—— 一句话版: 时过境迁,你是否依然记得,自己从哪里来? 内容简介: 带着作弊器穿越到经济倒退生产力落后的特殊年代,柳家三口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农耕生活 : 栽桑、养蚕、织布、种田……一年四季,追着时令节气安排农业生产; 纳赋、服役、苛捐、杂税……原来农家还有这些附赠项目,叫人一点乐不起来; 灾荒、匪盗、兵祸、逃亡……想安安稳稳种地可实在不容易。 这是一个浪漫的时代,也是一个悲惨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传奇的时代,也是一个现实冷酷的时代;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时代,也是一个癫狂混乱的时代…… 穿越不仅是风花雪月的臆想,种田也不只鸡零狗碎的家长里短;作弊器,它可能很不靠谱——许多事,都跟以为的不一样。 而柳家人,只想做农民。 柳家自述版: 种田,俺满是认真的。 剧透版: 普通的现代一家人穿越到大融合的古老时代,应该怎么活下去? 北疆、南荒、西域、东海…… 盐埠、茶路、驼队、马帮…… 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文化传播、民族融合……一切,在此交汇。 严肃版: 一篇真正的种田文 一部轻.历史小说 本文自叙版: 我是正剧 我以为我不狗血 但我不能保证 友情提示: 本文可能粗长 有男主

三瓣儿家主 · 一般的
レビュー数が足りません
275 Chs

第004章 家当

柳丝奕的提议,柳树全和葛明芳也点头表示同意,他们三个人确实很有必要坐下来共享一下各自的记忆,以便对这个陌生朝代的各种信息做一个整合分析。

  既然决定要在这里好好生活了,他们全家都得快速进入角色入乡随俗。

  生活环境如此恶劣,他们一家人不太可能单打独斗什么都自给自足,更不太可能躲在这半山坡上一辈子不和任何外人打交道。

  万一遇到土著的大靖乡邻,他们总不好一开口便露出马脚。

  妖魔鬼怪,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比洪水猛兽更加让人惧怕憎恶。

  “哎哟哟,你说,这是个什么地方啊!老头子,这屋里啥也没有不说,咋连床都不置一张,还得睡在地上?”葛阿姨确认丈夫没有其他不适之后,开始担忧现在的生活质量。

  不睡床的习俗,对于现代穿越者来说,简直闻所未闻。

  不仅葛阿姨没法想象,柳大叔和柳丝奕也同样一无所知——这跟古装电视剧完全不一样啊!

  而且这家里岂止没床,就连张板凳都没有。

  这柳家一家子平常睡卧,就是一人一铺苇席,柳大睡在靠门口位置,柳大媳妇睡在靠里头墙边,柳大姊儿就睡在两个人中间。

  不用的时候,那苇席便可以卷起来,拿麻绳一捆,收拾到墙角不占地方。

  不过大多数时间,那苇席还得充当坐具,比如招待客人,总不能都坐在空泥土地上吧,所以真正把它收拾起来的时候也就不多了。

  这么一来,他们一家三口人,现在就只能围着进门处靠右边一侧的火塘,席地而坐。

  村里的人也大多跟她家一样,日常煮饭烧水和睡觉都在这么一个低矮逼仄的小屋里。

  不足八个平方,柳丝奕想想都觉得牙疼,因为在现代,她自己一个人的房间都比这还宽敞点。

  而且她睡姿不雅,一个人睡一张床都难免做梦滚下床,现在想象那全家人挤在一堆睡地铺的情景,岂不是一人打个滚儿就到头了?一个不小心还可能撞在煮饭锅上。

  在这个家里,唯一能够称得上家具的,只有靠里头墙边一只大大的木头箱子,里面堆放着不多的粮食和钱物。

  这么点破家当,全部由她阿娘柳氏经管,也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怪一家人都这么黄皮寡瘦的,没有一点好气色。

  按照柳大的记忆,目前他们全家耕田六十来亩,但实际上来说,大靖朝的一亩地不可能是现代社会的一公亩土地,比那个面积应该远小很多。

  不过这倒不重要了,因为且不管它究竟有多大的面积吧,反正就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已,该缴纳的税收都是按照法律规定的固有数量来征收的。

  也就是说,不管他们全家一年到头,种还是不种地,或者哪怕只种出了一亩地。

  身为农户,到了秋收的时节,他们家都必须缴纳按六十亩土地计的公粮,也就是六十斗的粮食,这就叫课税。

  这六十亩地同样也是以柳大一人四十亩地,柳氏一人二十亩地来计算的。

  到任何时代,种地的农民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好手。

  在这个商品流通还不甚繁荣的社会里,除非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农人们会拿出来售卖的粮食更是少数。

  通常在秋收缴纳税赋之后,农家仅只留下一小部分粮食,以应对日常的必须消耗。

  尤其是在丰收年景,大部分的农获,都会被他们未雨绸缪地囤积下来,藏在房前屋后的地窖或者僻静阴凉的山洞里,以备荒年。

  可是,在之前的数年中,干旱少雨等自然灾害直接影响了土地的收益,导致柳大家如今没有一点老本可吃。

  大靖朝的物产丰富,但白芸里这个小地方土地比较一般,虽不到瘠薄的程度,也远远谈不上膏腴之地。

  他们这里常种的粮食还是粟黍菽麦①几种古老的作物,产量本身就不高。而她家土地上的庄稼,按照今年到这时候的长势来看,也不会是一个大丰之年。

  以柳大之前的估计,一亩地的收益最多能达到平常的三分之二。

  她家的六十亩田地中,山脚的平地里有五亩左右的黍,也就是一种稍有黏性的黄米。

  这种粮食脱壳后的口感更为顺滑,被当做好米,年节供奉天地祖宗必须要这种黏黄米做的米糕祭拜。是以家家户户都会种上一点,却不用作主粮。

  她家在山脚下还有五亩地的小麦,都是去年秋天种下的。

  在如今入夏以后家家粮仓吃得见底的情况下,过几天就将收获的小麦,可以帮助农户们度过春夏主粮不足的这段艰难时期。所以,有时候小麦也会成为物品交易的媒介。

  农家当年产出的麦子还要留下一点,用作冬日里的祭祀,一般是煮成麦饭供奉。

  大靖朝现在的农村脱壳,大多一亭或者几里才见一个碓房,使用木制的舂米机。

  农人自用的石磨,还是凹底磨盘和磨棍那一套家伙事,也有用碓窝或者叫舂窝的研磨器。

  总之家用的工具都比较小,也就能擂点芝麻磨点姜蒜。

  圆形的大石碾其实也有,但是少数地主家才用的东西,用人工要费大力气推碾,还没有大范围普及。

  所以这里的人还普遍没有吃麦粉面条的习惯。或者说,小麦面条还没被发明出来。

  因而在柳家大多数时候,麦子只会舂成带着麸皮的粗碴,掺和着小米饭或者豆饭一起吃。

  她们家还有从山坡底到半山上拉拉杂杂总算作五十亩的田地,是粟菽间作,也就是小米和大豆的间种,那才是他们日常最基本的口粮来源。

  粟也就是柳丝奕见过的普通小米,被这个时空的人们视为百谷之首。

  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除了产量能基本保证以外它最大的特点是耐旱,是白芸里乃至大靖朝百姓最最重要的主食。

  不过她们这边的大豆,还不是柳丝奕常见的普通黄豆,而是介于黑豆和黄豆之间的花皮或者灰皮大豆,产量一般,比粟少得多,属于为了土地的肥力不种不行的作物。

  对于吃惯了精碾细筛的大米白饭和白面馒头长大的柳丝奕来说,以上粗粮都是她妈葛三仙儿的养生用品,现在一下子要她顿顿吃了……

  管它的,反正也没有其他选择。没有它们,全家人就没有饭吃,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粟sù黍shǔ菽shū麦:小米黏黄米大豆小麦(实际上粮食种类丰富,一种物品在不同地区有很多种叫法,同一个称谓也可能指代许多不同的东西,本文只仿照古代姑且这样设定)

  舂chōng、碓dùi:舂米机等以撞击脱粒的木石工具,我国各地过去都很常见,基本从几千年前开始一直使用到解放后,有人工脚踩或者水力半自动等差异。小型的一般为家用手动,来对食物进行粉碎研磨,也叫杵臼,与研钵等功用类似。

  修正,冬小麦秋播的笔误。

  另附,一担/石=十斗,一斗=十升,经常可见所谓‘升米恩斗米仇’的说法。

  本文升斗等度量衡,包括农产品产量、军需消耗等叙述,仅取一个估值,不严格按照某一具体朝代的规制计算。

creators' thou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