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五十一节 余波未平(八)

  老四刚出门,老十三让人抬着也跟了出来。“四哥”老十三把老四叫住了。跟着老四一起出来的隆科多见状,行了个礼就先告辞了。

  “十三弟,你怎么出来了,外面风大,你有伤在身,我听弘昼说,你一夜没合眼,这怎么行?眼见弘昼好点了,你万一来个伤上加病,可怎么得了?”老四看似埋怨,实则关心的说开了。

  “弘昼刚刚醒就关心起我来了,我这个当叔叔的岂能慵懒。”老十三笑道:“四哥,你放心我的身子是铁打的,没事儿。等弘昼回去了,我再睡不迟。”说话间,马忠就领着蓝玉过来了,老十三见了就说道:“四哥,其实也没什么大事,你要进宫,就把皇妹带着一起。她受惊吓不轻,我这里也没个人能宽她的心。”“嗯。这事你让马忠给我说一声就行了,用得着你亲自撵出来交代。”

  “四哥,其实我是想送送这个共过患难的皇妹,她这一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面呢!”说着说着,老十三眼里就裰满了泪。老四见状叹了一声:“十三弟你不要这样,让四哥看了心里也直犯酸。皇妹也过来了,你别把她也惹哭了。”老四看着木木呆呆的蓝玉那里还有往常的灵气,心里就是一疼,造孽啊,平时多么灵醒的丫头怎么就被害成这样了。

  蓝玉看到这个一直护着她的十三哥就像是看到主心骨一样,“哇”的一声哭出来,就扑了上去,把老十三痛得呲牙咧嘴,却并不推开她,就这么搂在怀里好言劝慰。“好了,蓝玉,别哭了,皇阿玛还在宫里等着你,别让他等急了。”“十三哥,那你……你会不会……来看我。”蓝玉抽泣着断断续续的道。“会,会。”老十三眼里藏着泪,嘴里说着他也不知道能不能兑现的保证。看着蓝玉离去的背影,老十三心里长叹了一声,蓝玉,你千万别怪十三哥食言,十三哥也不知道这辈子什么时候能再踏进宫门。

  老四安顿好了蓝玉,就去畅春园詹宁居见驾。刚要让太监递话,守门的太监就殷勤的撩开帘子,媚笑道:“四爷,皇上吩咐了,你来了就直接进去,不必递牌子。”老四还没说话,就听到里面传来康熙发作人的声音。老四问道:“皇上正在接见谁?”太监轻声道:“张廷玉进去奏事有大半个时辰了,倒是隆科多进去没多久。”

  老四点点头抢步进殿,就看见张廷玉、隆科多都在,隆科多正跪在地上挨训。他一进门,康熙就看见他了,说道:“老四来了,弘昼怎么样?醒没有?”老四连忙回答:“回皇阿玛,弘昼今晨已经醒了,儿臣刚从十三弟府上看过他出来。太医说,只要好生调理,除了留下伤疤外,并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康熙放声大笑:“好好好,这下朕就放心了。嗯,老十三……老十三伤得重不重?”“十三弟也还好,就是惦记皇阿玛,他还让我代他给皇阿玛请安。”老四回道,心里有点奇怪,瞥了隆科多一眼,这些他都知道,怎么就没提上一句。

  其实是老四不知道隆科多的小心思,隆科多心里敞亮着呢。他知道他能被老四、老八等人拼命拉拢,并不是因为他这个人有多能干,而是因为他九门提督的这个位子太重要了。而康熙能把九门提督给他,除了沾亲带故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平时做事小心谨慎,给康熙留下了从不结党的印象。今天要不是老四话赶话的把他逼得没法了,他才不会这么堂而皇之的去老十三府上呢。所以康熙不问,他也乐得装糊涂,他宁愿挨骂也不会自曝其短。康熙听了一阵黯然:“你回去告诉老十三,朕一切都好,让他不要挂念,安心养伤。他要用什么药,你从内务府拨给他,不用来回朕了。”老四本来还想借着这个话头,提一提让老十三回兵部的事,听了这话也只能放下,叩头道:“儿臣替十三弟叩谢皇阿玛天恩。”

  康熙不想在这上面多说,想起老四刚刚一瞥的他,口风一转:“老四你来看看隆科多这奴才呈上来的口供,全是些无关痛痒的话,有用的一点也没有。他还敢在朕面前说昨晚忙了一夜,真是恬不知耻。”虽说康熙后来的语气越来越严厉,其实心里对这十份口供是满意的,只是他不能表露出来,他是在演戏,也想看看老四的态度。

  一直跪在地上磕头的隆科多心里并不害怕,他昨天从康熙手里接过差事就知道挨骂是免不了的,不受处分就算是轻的了。这种事是不能深究的,也不是他能查得清的,但又不能不有个交代,他呈上去的完全没有掺水的口供火候就刚刚好。但这样一来,事情查得不清不楚的他就免不了要挨骂,但这骂他是挨得心甘情愿的,所以他表面是诚惶诚恐,心里是暗自欢喜的。倒是康熙把口供递给老四,让他心里跳了一下:我刚刚只顾撇清自己,怎么忘了这一茬。不过,四爷该不会说我先把口供给他看了的吧。提心吊胆的隆科多听了半响也没听到老四有什么异常的动静这才放下心来。

  康熙在演戏,隆科多在演戏,老四也在演戏。他接过口供就仔细而又认真的读了起来。全然忘记了一模一样的口供他身上就揣着一份,内容呢他早就知道了,而且已经想好了说辞。其实老四听到康熙说起口供就在想:我该不该说我已经看了口供了?今天我去步军衙门,知道的人应该不多,在老十三那里的事就是故意做给老八他们看的,他们会不会把两件事拿到一起来做文章?嗯,应该不会,事情能够就这么揭过去,是他们求之不得的,想来不会再纠缠。既然隆科多想撇清自己,那我卖他这个人情。

  “皇阿玛,儿臣以为隆科多一夜之间有此成果已经不容易了,当赏不当罚。”老四读完口供,装模作样的想了一会儿回道。

  老四一开口就表明的态度让康熙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悲。虽然老四这样的态度是他想要的,可这样轻易放手又不得不让他多想一层,康熙不易察觉的挑了挑眉毛,说道:“哦,那你说说看。”

  老四知道康熙有此一问,不慌不忙的道:“皇阿玛,眼下正是西北用兵的时候,文治武事诸多待人料理,百事以祥和安谧为要。要是十三弟一行遇刺一事传出去,却是一波未平大波再起,必然闹得人心惶惶,影响战局也犹未可知,儿臣以为不必求之过深。其实这也是十三弟和弘昼的意思,他们认为贼首已经伏诛,逃出去的小喽啰慢慢追查便是,实在不宜大动干戈。却没想到逃走的二十余人已经被隆科多擒获近半,所以儿臣以为隆科多当赏,这是儿臣的一点小心思,请父皇明察。”

  康熙宽心了,欣慰的道:“弘昼真是这么说的?唉,这些都是老成谋国之言,也不知他小小年纪是怎么想出来的。好是好,只是太难为他了。”

  “儿臣现在看弘昼也觉得他是一天一个样,要是几天不见都不敢认他了,这些都是父皇调教得好。”老四先拍了一下龙屁,又接着说道:“儿臣以为那几个贼窝子是绝不能留了,以前不知道也就罢了,现在知道了就必须要为当地百姓和过往客商除了这一害。”

  “嗯,这样,你牵头,让张廷玉、马齐具名把奏折呈上来,朕批阅后八百里加急发往山东、河南等地总督衙门,命他们火速办理。”

  “扎。”老四、张廷玉都跪了。

  ******************************************************************************************

  山东、河南、四川、山西四省总督陆续接到这份折子,全都惊疑不定。这些山头都是他们辖下的,也派兵剿过,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不了了之。但今儿这是怎么了,这群天杀的究竟得罪了那路神仙,居然是四爷牵头,上书房大臣联名,皇上朱笔御批,血红的大字晃得人头晕眼花:以上事宜,月余料理,否则仔细尔等性命。所以他们惊疑归惊疑,谁也不敢怠慢,全都是亲自坐镇,连夜调兵遣将,辎重、粮草、兵响一样不拉,竟有点大军征战的味道。有了这一帮大佬的严厉督促,最快的不过半月,匪情严重的、地势险要的也就三十天,就把盘踞了十来年的悍匪一剿而空,上奏折子就飞似的到了康熙的几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