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七百零一章 边地扰动

天兴八年,大唐帝国的边地动乱此起彼伏。

  文明融合不可能一帆风顺。

  这是一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

  继蒙兀人之后,吐蕃和东瀛都发生了动荡。

  当初李存审一战定逻些,但吐蕃豪强们并不服气。

  吐蕃跟漠北一样,是个非常广大的地域概念,大唐不可能兼顾边边角角。

  只维持一些战略要地。

  豪强们蛰伏了几年,实力有所恢复,再度蠢蠢欲动起来。

  只不过规模不可能跟当年相比。

  佛门的贡献功不可没,汉传佛教也比当年的密宗要温和一些。

  动乱之维持在边远的山区。

  刚刚有了苗头,就被逻些军镇司都督符彦卿平定了。

  别看李存审是个军头,但教出来的几个儿子都是人中龙凤。

  无论从军从政都各有建树。

  符彦卿文武双全,十三岁便骑射上阵,极有帅才,一万蕃汉步骑两万厢军,将辽阔的高原掌控的服服帖帖。

  闲暇之时,还综合唐末战例,著兵书二册,被尚学列为教科书。

  符家后来居上,逐渐成为能与高家并立的将门。

  杨师厚、刘知俊在战场上称雄一世,不过在教育后代上,明显不济。

  刘知俊儿子虽多,但大部分是二世祖,继承了刘知俊脾气,却没继承他的本事,在长安为非作歹,被金吾卫逮捕了几次,在刑部卷宗上也是挂了名的。

  只不过都是一些争风吃醋的风流账,打砸街斗,吃了官司,但没闹出人命。

  刘家陪了金银,苦主不追究,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杨师厚的儿子能力也一般,武艺平平,没有立下战功,迅速淹没在军中后起之秀中。

  反而这两年辽北一个人的名字引起了李晔的极大兴趣。

  郭威的名字屡屡出现在军功簿上。

  最出名一战,率十三名斥候从五百多生女真的包围中杀出,斩首三十九级,夺马五十三头一人不伤。

  成了辽北数一数二的豪杰。

  几年间,便从斥候做到了下将军。

  一个斥候能升到将军,证明军中上升渠道没有堵塞。

  五代第一明主自然是柴荣。

  李晔反复翻看卷宗,却没见到军中有柴荣整个人。

  旋即想到这个时代,战乱提前结束,柴荣可能刚刚出生。

  军中姓柴的将领,只有柴再用和他的儿子柴克宏,这对父子堪称将门虎子,在军中名噪一时。

  二代将领都是能文能武之辈。

  与符彦卿一样,是大唐帝国重点培养的对象。

Bab Terkunci

Dukung penulis dan penerjemah favorit Anda d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