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三百四十八章 治理黄河

历史上,“河清”有记载的共有三十多次,历代的史官比较注重这种现象,认为是国家的祥瑞。

  历史上关于“河清”的记载,肇始于东汉晚期,说明在此以前,相对来说,河清现象可能比较习见,并非异事。

  自东汉以来,黄河含沙量增加,浑浊更甚,故“河清”便成为国家的祥瑞,笔之于史。

  清浊是相对的概念,说河清,只不过比平时水色较淡而已,所以记载中说河清到“纤鳞毕见”、“澄莹见底”、“清如井水”的情况并不算多。

  “河清”出现的时间大都在夏涨之前,或秋汛之后,大多出现于冬季和春季,特别是农历十一、十二月枯水季节。

  在比较干旱的季节,水土流失较微,放出现较清的水色是有可能的。

  由于历代都把“河清”作为国家的祥瑞,并同当时的政治变化或斗争挂钩,故可能有些是不真实的,只是为政治需要而作。

  有的是地方官员为了升官进爵的虚报,有的则可能只是谣传而已。

  在很久以前,黄河水并不怎么黄,它的名字也不叫黄河,而叫大河。

  一直到唐代,人们看到的大河是黄色的,所以才就给它取个“黄河”的外号,没想到外号竟最终代替了它原先的名字。

  在周秦时,黄土高原大半是森林,黄河水也较清澈。

  随着黄土高原的开发,山上的林木被逐渐砍掉,每逢下雨,雨水夹带着毫无抵抗能力的泥土,由山上流到山下,由小河流进大河,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使得黄河水的含沙量日益增大,最终造成黄河河水浑浊变黄。

  所以现在摆在姬长安面前的,就是一条急需被杀死的黄色巨龙,因为姬长安根本不知道,这条黄龙什么时候会发怒,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杀死它,让它无法发怒。

  清明节是二月二十日,《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姬长安已经调集了关中和河套现在一半的府兵,去大规模种树去了,而且他通过内阁,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

  黄河最大问题是遇到洪水来就有决堤危险,一些地方的黄河底水太高乃至高于两岸,成为一条天河,所以一旦决堤,灾害涉及几十万乃至几千万人口生命财产。

  帝国治理黄河,采取了几次加高河堤方法治理,有效地防止了决堤。

Bab Terkunci

Dukung penulis dan penerjemah favorit Anda d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