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十一章 回国

“先别说这些,先研究下怎么办。”文宇知道这件事其实是炳双刃剑,因为观众对于米其林指南推荐餐厅的期望会非常高,但是平时几天自己不在那里,菜品质量应该达不到期望值,弄不好摊子都会远道而来的易怒人群砸了。

  “我想想。”文四季开始沉思,这个机会,他一定要把握住,否则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我们这样....”

  文四季做了几件事,第一,陪着文宇把天使与恶魔的中英文商标都注册了。

  第二,文宇辞去了四季小厨的主厨职位,开始常驻邦迪海滩。方明几个进步了不少,应付个快餐厅应该问题不大。

  第三,文四季用了一天时间,就把海岸风情酒店买下来了,花了整整两倍的价钱砸下来的,三百万。文宇投了赞成票,肯定不会亏,以后这里就是寸土寸金之地。

  第四,文四季打算把原海岸风情重新装修成酒吧,名字就叫天使与恶魔,文宇以品牌商标占股百分之十,义务是接下来几个月好好经营这个品牌,不能砸招牌。

  第五,砸了一笔钱把天使与恶魔餐厅的软硬件设施整体提高了一个档次,统一制服已经在制作中,单制服成本一套就要500,餐厅文四季入股百分之二十。等文宇上学离开后,天使与恶魔餐厅交由文四季经营,文宇占净利润的百分之三十。

  其实细算下来文宇吃亏了,不过最终条件是他要求的结果,就当还人家父子两的人情,人情债最难还。

  其实要说文宇的厨艺真的高到世界顶级大厨的水平吧,那肯定还是有不少差距,主要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

  价格低,期望不高,结果味道超出期望值不少,再加上爱心善举等打动了评委的心。

  这种机会想要复制一次,简直难上加难。

  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又增加了两个人手帮忙,制服上身黑色体恤衫,印着中文字的天使与恶魔,下身灰色运动裤,白色球鞋都是统一着装,文宇作为大厨,为了卫生起见带了口罩,黑色头巾包住了头发,有点时尚的味道。

  现在每天的营业额又回到了5000左右,不过为了避免麻烦,把商店采购份额提高到了一半左右,去掉工资和分成,利润大概在2000,一个月就是6万,不过澳洲的个人所得税很厉害,平均下来要交百分之三十左右,好处是这些钱都很干净,可以放心使用。

  等到1月中旬文宇动身去新西兰的时候,银行卡里已经有了20万澳币的存款,只用了半年不到,就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

  文宇找了澳新银行的金融投资部门,把20万存款全部买了可口可乐的股票,他准备长期持有。

  前世他看过一本关于可口可乐的书,印象特别深刻。这家1919年上市的饮料公司,100年时间里股票增值了46万倍,是世界上单一长期持有回报率最高的股票,不用动什么脑筋,一直持有就行了,非常适合他。

  文四季帮着订的航班,开车送他去的机场,一路上还在劝他留下来好好赚大钱,上个鸡毛的学。

  “别说了,我会经常来看你的。”文宇不为所动,现在天使与恶魔品牌在邦迪海岸的名气和口碑已经非常牢固,之前一段时间他试着休息了几天,营业额的波动也不大,本来菜品就不是很难,学了几个月,小佳已经出师了。就是自己不在的话利润肯定会下降不少,毕竟成本上升许多,不过躺着赚钱,每月也有一两万的分红,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81年拉开帷幕,这时候的内地,又有几个万元户?

  临过安检前,和文四季紧紧拥抱了一下,“四季哥,感谢你一直以来地照顾,保重,代我给老爷子问个好。”

  文老最近身体不适,前两天去别墅看望过他。

  “你也是,欢迎随时回来,这里也是你的家。”四季非常不舍,两个人差了十几岁,却非常合得来。

  晚上8点到达奥克兰机场,文宇这辈子第一次合法的站在了新西兰的土地上。

  在机场里拿到了托运的行李,找了个角落的洗手间,乘没人的时候把行李收起,打开传送门,回到了老家县城。

  新西兰比华夏晚5小时时差,所以县城是下午四点左右。

  甘省的1月18号已经是寒冬,还有3天到除夕,文宇回来过年啦。

  先到新西兰只是为了在护照上敲个章而已,回去的时候方便,奥克兰大学2月16号开学,他打算10号回去,有20天左右的时间陪家人,他们一定不知道自己回来,给他们个大大的惊喜。

  县城还是和以前一样,没什么大的变化,见不到什么楼房,最热闹的是供销社附近,再穷也要采办年货,周围也多了好多摆摊卖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这些乡音听着特别舒服。

  “小宇?”文宇看到了迎面走来的蔡老师,对方一脸惊讶。

  “蔡老师,新年好。”文宇空着手就背了个包,包里装的都是钱,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有点尴尬。蔡老师一直对他好,特别的好。

  “真的是你,不敢相信,我还以为看花眼了。”蔡老师家就在县里,手里拎着不少东西,显然刚采买好年货。

  “怎么不回家,跟我回家坐坐。”蔡老师热情邀请。

  “不了,刚回来,马上买点东西回家去,蔡老师身体好着呢?”文宇赶忙回绝。

  “还好还好,你不是去国外读书了吗,这是放假了?”蔡老师对留学也不怎么懂,感到有点奇怪。

  “嗯,学校要下个月开学,过年了回家看看,陪陪爸妈,蔡老师过完年我来您这给您拜年啊,您家没换地方吧?”

  “没呢,一定要来,不过别带东西啊,否则不让你进门。”蔡老师非常高兴。

  “好的,那我走了,买东西去,蔡老师再见。”文宇道了别,往供销社走去。

  不过他没有进去,身上没有票据啥也买不到,走到了门口一个东张西望的中年人跟前。

  “有票没?”这几个人都是倒票的。

  “有有有,小兄弟要什么票啊。”中年男人叫姓高,一直做着倒卖票据,赚点差价糊口。

  “什么票都要,有多少,什么价钱。”文宇其实不怎么在乎价钱高低,大过年的,这些人也不容易。

  “那小兄弟你找对人了,这附近没有比我票据更全的了。来,跟我到旁边来下。”黄牛把他拉到一边隐蔽的角落。

  “省内粮票1斤3斤5斤分别一毛一斤,全国粮票1毛3一斤,肉票现在比较紧俏,2块6,还有糖票布票.......”

  “都要了,算下总价。”文宇知道这个价格偏高,不过无所谓。

  “好的,啥,全要了?”黄牛有点慌。

  “对,赶紧算价钱。”文宇拿下背包,取出一叠大团结,厚厚的目测有几十张。

  “等一下等一下,我家婆娘在那边,我去把她叫过来,她那里也有些,小兄弟要不要?”黄牛看的眼都直了,赶紧问道,这么好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要,去吧,快点我赶时间。”

  结果黄牛夫妻两算了块20分钟才算明白,文宇花两百多块钱换了一大堆的票据。

  “工业券有没有?”文宇随口问了一下,买自行车电视机这些大件都需要工业券。

  “我手里没有,整个县里应该也没有几张,毕竟我们这小地方拿了工业券也没地方花,至少要去市里省里了。”黄牛摇了摇头。

  这是事实,这穷地方大多数地方电都没有,山路又多,要这些东西也没用。

  文宇买了一个大蛇皮袋,买了十几斤猪肉,两条羊后腿,一些鸡鸭鹅,还有不少糖果蜜饯。他力气大,袋子扛着就走。

  在街尾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在卖手工做的扎糖,这种东西费时费力所以价钱有点高,没几个人舍得花钱买,生意很冷清。

  老婆婆穿的破破烂烂而且有点单薄,眼睛一直看着路过的行人。

  “阿婆,这糖怎么卖?”文宇走上前去。

  “3毛,不,2毛5一斤,这个糖贵是贵了点,不过用的都是好东西,老婆子熬制了三天,肯定好吃。”婆婆怕自己价格开高了,又把客人吓跑了。

  “3毛是吧,我都要了,家里弟弟妹妹多,就喜欢吃这个。”文宇自己拿起了桌上的称,连竹框一起称了十三斤,丢下了5元钱。

  “阿婆竹筐也卖我了啊,钱你拿好,快点回家吧,外边冷。”文宇说完端着一筐糖头也不回的走了。

  “唉,你这孩子,找你钱。”

  “不用了。”

  其实竹框买一个新的也就三五毛钱,文宇多给了差不多两块钱,不过他乐意。

  叫了辆牛车赶回乡里大姑家门口,主动付了两块钱,平时5毛钱人家也肯走,赶车的大叔一个劲的感谢。

  天已经黑了,大姑家正好在吃饭,门外喷喷喷的一阵敲门。

  “谁啊?”喊话的是大姑,来开门的是大堂哥李正南。

  “是我啊,小宇。”文宇回应到。

  文宇的到来让大姑一家措手不及,赶紧让他进来吃晚饭,今天除了当兵的二哥没在,人都齐了,大堂嫂已经挺了个大肚子,显然添丁在即。

  文宇拿了一些肉和糖果放到了厨房里,大姑拦也拦不住。

  “你这孩子,来大姑家吃个饭,买这么多东西干嘛,你哪来这么多钱?”大姑给他夹着菜,恶狠狠地看着他。

  “嘿嘿,刚从国外回来,打工赚了不少钱,给你们带点,一点心意,大姑你可不许埋汰我。”文宇吃的速度很快,还是家乡的饭菜香。

  “小宇果然有出息,来,陪姑父喝两口。”姑父让儿子拿了两个酒杯,开了瓶白酒满上。

  “姑父,我陪您喝一点,一会还要赶回家呢。”文宇喝了一小口,挡住了姑父继续倒酒。

  “回什么回,今天就在大姑这住下了,黑灯瞎火的赶路不安全,听我的。”大姑当然不肯让他走。

  “真的要走,都大半年没见过爸妈了,还有弟妹,想他们。”文宇不习惯住亲戚家里,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小宇,那你多吃点菜,好久不见你都瘦了。”堂嫂叫叫付莲,挺精明一个人,把堂哥捏的死死的。

  “谢谢堂嫂,先恭喜啊,这是侄子还是侄女啊?”文宇问道。

  “没问,医生也不让问,村里人都说是个男娃。”堂嫂摸着肚子,笑容有点宠溺。

  “那必须得给我侄子准备好压岁钱,嫂子,替我侄子收着。”文宇拿出了十元钱,塞到了堂嫂手里。

  “不行,不能收,阿莲还给她。”大姑喊着。

  “必须收,否则这侄子我不认了啊,大姑你真是的,我给我侄子又不是给你的,跟你无关。”文宇坚决不肯收回。

  “阿莲收着吧,小宇的心意,推来推去不像话,等他生娃了加倍还回去就是。”姑父一锤定音,他瞟见了文宇厚厚的一叠大团结。

  文宇吃完饭后,姑父找了个乡里的驴车把式,塞了两块钱让把文宇安全送到家,走山路驴子最好使。

  晚上9点多,文家村已经漆黑一片,农村里没有什么活动,都睡得早。

  文秀娟夫妻两刚烫完脚窝在炕上,门外传来了急促的狗叫声,隔壁家的大黄狗叫的声音有点不对劲。

  夫妻两点起了油灯,穿上衣服,打算出门看看。

  然后看到了门口的文宇,一手袋子一手竹筐,笑着看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