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735章 古老本事

在洛阳邙山马坡村,有个人姓李,从小就以盗墓为生,在民国十二年。有一天,他到十几里外的一个县去赶集,有个来自偃师县马沟村的熟人正在搭棚子,准备卖煎包子。

  双方见面打个招呼,他见这人用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在地上挖了一个竖起的小坑,以便放入棚柱,这人用此铲往下一走。担上来时带出不少土,一下子触发了他的灵感。

  这家伙比铁锨省事,特别是能带上原土,可以判断地下不同地层的情况,于是找了张纸,贴着铲画出了一张大图样,回家后找人按图打造,一试果然得心应手,效果不错,于是得到了推广。

  一般的洛阳铲已经被淘汰,用的铲子是在洛阳铲的基础上改造的,分重铲和提铲,也叫泥铲。由于洛阳铲铲头后部接的木杆太长,目标太大,所以弃置不用。

  现在的洛阳铲全都已经改用螺纹钢管,所谓螺纹钢管都是些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可随意延长的钢管。盗墓贼平时看地形的时候,就拆开组装起来,不用的时候背在背包里。方便,还不惹人耳目。

  同样的,挖的墓不同,盗墓工具也不同。由汉墓用洛阳铲演变而成的重铲。一般来说,西汉墓不带耳房,东汉墓多带两个耳房,这是标志。唐墓是墓砖搭起来的,砖之间没有粘合,搭成穹顶。

  而有墓砖的汉墓并不常见,除非是那种大墓。一般的小墓,多为墓坑或坑上加木方。明清墓则多为砖结构,墓砖之间以石灰和铁片镶死,有的明墓墓顶厚达两米多。大名鼎鼎的七辐七券墓顶便是如此,非常坚固。

  明墓距地面深度一般不超过六米,可以不用特殊方法而在一夜之间盗掘完成。汉墓一般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西周墓则更深,要想一夜之间盗掘完成,必须使用特殊方法。

  尤其是汉墓、西周墓历史久远,标志难寻,必须要好好找准位置。确定好位置之后,在下探条、下铲、看坑灰、落实墓室形状方位,这样做的实际目的是为了确定古墓的年代。

  一般来说,盗墓贼盗墓的目标性非常强,比如进入墓室的时候,会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然后在“左肩右脚”找东西,然后到耳室或者说东仓西库之中搜罗。

  至于其它位置,则看时间长短而定,时间短的话,一般会弃之不顾。而“看地形”时也有很多心得,比如“秦埋岭汉埋坡”等古代盗墓挖坑都是“方”型坑,近代为“圆”型坑,这就是所谓的“古方近圆”。

Bab Terkunci

Dukung penulis dan penerjemah favorit Anda di webnovel.com